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立法會: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就「落實『十二五』規劃」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三月三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葉國謙議員動議辯論「落實『十二五』規劃」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很感謝議會內不同黨派和議員都關心「十二五」規劃的工作,亦在過去數小時的辯論中出謀獻計,我就此要作數方面的回應。

  首先,回應余若薇議員和數位議員提到新的口頭禪─「被規劃」這三字。我要嚴正聲明:香港完全沒有出現「被規劃」這事,我們在香港進行基建、社會政策,經濟發展和城市規劃都是按照《基本法》賦予香港的「高度自治」範圍來處理。

  正如劉秀成議員所說,規劃署較早前才公布了二○三○年香港規劃大綱,而議會內每天都在審議特區政府建議的基建項目及為香港未來五年、十年或更長遠發展事宜所訂的各項政策範疇。所以大家很清楚這是怎麼樣的一回事,不可以一頂帽子─「被規劃」三個字─扣下來就抹殺了「十二五」規劃中可以給予香港的機遇。

  我們在過去數年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和中央有關部委爭取香港在「十二五」規劃中的一些描述能夠表達和體現出來,整體目標是很明確的:我們要為香港在內地發展爭取更大、更有利的空間。

  現時中央在「十二五」規劃中已訂明數個方向,首先,繼續支持和提升的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我們目前已有很好的基礎,可以在香港發展人民幣服務,今後可有更大的發展、有更好的條件可以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另一方面,中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的《港澳專章》表明,香港在廣東的「先行先試」措施可以逐步拓展至其他地區。自二○○三年後,大家可看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為香港帶來很多新的機遇。舉例說「自由行」,現時每年有三千六百萬旅遊人士到港,當中六成來自內地,即超過二千一百萬名人次。如果CEPA下這些「先行先試」的措施可以拓展至更闊的領域,對香港是完全有利的。

  第三方面,中央也明確表示願意繼續支持香港與內地省市繼續拓展區域合作,其中特別點題的就是前海發展。我們希望前海的發展讓香港的金融行業、專業人士及服務提供者在約十五平方公里的前海領域內,為內地、為香港在內地的發展,開拓一個新的三十年。過去三十年,我們共同見證了在內地─特別在南中國和沿海地區─的工業化過程已基本完成,現時是最恰當和最有利的時刻繼續努力推動內地發展第三產業,而香港要參與其中。所以香港不單沒有「被規劃」,反而是有更佳的條件在內地爭取發展機遇,以更好地、更有力地養活香港的七百萬人口。

  李永達議員質疑,香港社會到底有沒有關心「十二五」規劃和比較廣闊的討論。中央政策組在二○○九年九月舉行了「全球及中國的經濟形勢與香港未來發展研討會」;在二○一○年十二月我們亦舉行了「國家『十二‧五』規劃與香港未來發展研討會」;大珠三角商務委員在二○一○年九月亦舉辦了「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和定位研討會」。主席,除了我們經常邀請香港和內地有關部門、學者和不同業界的代表出席這些研討會,讓大家在過去數年有機會在這些平台就「十二五」規劃討論外,在立法會內亦多次由議員提出動議,支持特區政府積極配合國家制定「十二五」規劃及拓展區域合作。所以,回應李永達議員,我們這次討論和配合中央作「十二五」規劃,是完全有社會上和議會內外的基礎的。

  李永達議員的修正案提到要復建居屋,梁劉柔芬議員亦就此提出進一步的修正案。特區政府較早前已提出了「置安心」計劃,現正計劃在青衣、沙田、鑽石山、大埔、屯門和其他地區預留土地,提供合共約五千個「置安心」單位,希望有一千個中小型單位可於二○一二年接受預租申請,並可於二○一四年落實。第二個項目將位於沙田,相信關心房屋政策的議員都知道,負責房屋事務政策的官員亦已向大家解釋過這些計劃。

  黃成智議員建議我們要增加二百億元經常性開支,梁家傑議員雖沒有提及銀碼,但亦特別提到要增加經常性開支。我想向各位議員重申,二○一一/一二年度的政府開支經調整後現時預計會達三千七百八十二億元,相比二○一○/一一年度的修訂預算增加了七百四十七億元,亦即百分之二十五,比二○○七/○八年度增加了超過六成。所以,如果在這背景下再次增加今年財政預算的經常性開支二百億元,會導致赤字遞增,這會對整體的財政管理不利,所以特區政府方面不準備支持。

  張學明議員提出他對修正案的修正時特別提到應否設立公共交通收費的穩定基金。我們可以向各位議員重申,公帑需要用得其所,要考慮有關建議的目的、協助對象、預期的成效和帶來的影響等方面的因素。特區政府需要公平對待不同的公共交通經營商,亦要避免提供錯誤的誘因,影響經營商的節流力度和服務效益。我相信相關的政策局屆時會就這項建議作進一步的回應。
 
  除了這些就修正案方面的回應外,我亦希望就劉健儀議員的修正案當中涉獵的範圍有些回應,她的修正案的涉獵範圍較闊,所以我會多用三、兩分鐘作出回應。

  首先,劉健儀議員非常關心中小企的前景。對特區政府來說,中小企一向都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香港現時約有二十九萬家中小企,佔本地企業的總數達百分之九十八,僱員的人數超過一百二十萬人。因此,特區政府多年來都採納不同的政策,支持中小企的發展。我們希望「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的信貸保證總額由目前的二百億元增加至三百億元,亦希望可以透過「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繼續為中小企在市場作出推廣,及在提升競爭力方面提供支援。

  劉議員亦提及創新科技。行政長官在二○○九年十月為香港六項優勢產業定下發展方向和計劃。在創新科技方面,科研第三期的發展將會在今年下半年動工,預計可以在二○一三年開始陸續落成。政府會全面檢討「創新及科技基金」,優化審批準則和申請的程序。政府去年推出「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就是要鼓勵企業增加研發的投資。在這計劃下,企業從事應用研發項目的開支可獲百分之十的現金回贈,適用範圍包括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的項目,以及企業與指定本地研究機構合作進行的項目。

  財政司司長亦表明會出任「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主席,希望更有力地匯聚產、學、研各界別的力量。我們會繼續努力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

  劉議員亦提及要避免雙重徵稅的問題。我重申稅務局會定期與國家的稅務總局舉行會議,商討執行內地和香港間避免雙重徵稅安排時所遇到的問題,並提出改革的方案。我們會繼續反映業界的意見。

  就第三條跑道方面,除了劉議員剛才提及外,其他議員亦有提及,包括梁家傑議員。政府如果要進行大型的發展,要動用的資本是可觀的,亦要兼顧對環境方面的影響,但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要維持這個優勢是必然的。因此,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會在今年稍後提出諮詢文件,我們希望大家繼續提供意見。

  大家都十分關心六項優勢產業,特別是王國興議員。但他指稱這是「無帥領軍」的情況,是言過其實,亦絕對沒有事實的根據。我們不同的政策局負責不同的優勢產業的範疇,環保局當然是負責推動環保的行業。本地環保產業近年有可觀的增長。環保產業在二○○九年的增幅達百分之十二點四,僱用人數亦上升了百分之三點六。而在粵港兩地的合作─《珠三角規劃綱要》及《框架協議》中,亦有包括優質生活圈的專項規劃。

  另外的例子包括醫療服務方面,是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及他的同事負責推動,而在CEPA下,香港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可在內地多個指定省市設置獨資門診部、醫院和療養院等。這項工作不單在香港推動,在內地也有的。

  第三個例子是教育服務方面。教育局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在粵港及其他區域合作下,我們也與內地合辦高校課程和分支機構。雖然我不會詳細談及六項產業,但我可以用這些例子向大家解釋,六大產業內的每一項都有不同的政策局負責推動,並不會出現沒有人統籌的情況。

  譚偉豪議員呼應王國興議員的意見,認為香港要有效地規劃各項政策的發展,這是當然應該做的,我們不會讓政策擱在一旁,不進行任何發展。雖然香港奉行自由經濟,而內地奉行社會主義,但兩地也有市場經濟方面的各項互動。特區政府最重要是與中央政府溝通、協調,為香港不同的業界和行業爭取最好的發展空間。

  因此,正如譚耀宗議員特別提到,政府的著眼點其實不單是最近的粵港合作或前海合作,政府的著眼點是十分廣闊的。我剛才在開場發言時曾向大家提到,在內地最宏觀的經濟及發展政策,以至最微觀的區域合作─微觀至在前海十五平方公里上─我們都是著心著意地與內地中央和省市的各層政府來釐定政策,正正是希望香港與內地的政策可以相配合,讓香港不同的行業可以有發展的空間。

  譚耀宗議員亦特別提到海西方面的發展。在過去這幾年,我們都十分關心海西方面的發展。我們一方面與泛珠三角各省市相互配合,包括福建,另一方面亦與台灣當局建立了新的平台,在香港成立了「協進會」,在台灣成立了「策進會」。兩地的當局透過這「兩會」─我們稱之為「小兩會」的平台,可以商議香港與台灣共同關心的公共政策事宜及經濟方面的合作,這讓我們不單在海西方面,而是在海西對岸的台灣也有合作的關係。我們希望可以與台灣透過港台的合作,吸引他們的企業和資金來香港。

  透過繼續拓闊香港在「十二五」規劃下及CEPA下的各方面「先行先試」的措施,令香港可以在內地發展的行業蓬勃開展,有朝一日不論在內地的企業、或在台灣和香港的企業,都可以因「十二五」規劃、CEPA、區域合作、港台合作等的政策平台,將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越做越大、越大越強。我們相信今次在「十二五」規劃的《港澳專章》這項新的基礎下,是可以拓展新的工作,為香港謀取更好的發展條件,不單是在未來這五年發展,而是在未來這五年開展一個新的三十年的發展篇章。

  主席,我謹此陳辭。

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