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以下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今日(六月十一日)在廣西南寧出席「第五屆泛珠三角省會城市市長論壇」時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加強人居領域合作   共創美好人居環境
          ──────────────────  

尊敬的車榮褔書記、崔秘書長、各位出席論壇的市長和副市長門、各位特區代表、女士們、先生們:

引言
──

  改革開放三十年,市民生活質素有顯著的提升。三十年前,交通不像現在般方便。但今天,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讓來自「9+2」的朋友們,於咫尺之間就可以滙集廣西出席市長論壇。大家今天能享受經濟繁榮的成果,國家明確推動經濟穩步發展的政策是功不可沒的。

  在二十一世紀,透過區域共融和合作,促進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區域融合亦帶來不少挑戰,比如環境污染、氣候轉變等。要促進經濟發展又同時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是一項新的挑戰。

  總的來說,以人為本,加強人居領域合作,創造美好人居環境能提升社會整體競爭力,也可以改善民眾生活質素,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泛珠各省區要打造成為國家發展的模範區域,有必要加強人居領域合作。要做到這點,政府推出的政策需具備以下重要元素:

(1) 具前瞻性
(2) 以人為本

政策需具前瞻性
───────

  要加強人居領域合作,首先政府政策需具前瞻性。

  泛珠各省區有自身的特色和發展優勢,但仍需要龐大交通脈絡貫通,才能開拓發展空間,同時減少區域發展過度集中所引致的問題。

  有見及此,香港和鄰近地區一直積極就中長期發展策劃,例如構建「一小時生活圈」,促進區域人流、物流,目標是希望能與其他省區的交通網作無縫連接,創造多點時間,享受生活。大型基建項目如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等相繼興建,為打造人居領域合作提供良好的硬件配套。

  就港珠澳大橋的工程,粵港澳三地政府已通過港珠澳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並已在去年底提交中央審批。港珠澳大橋主橋的初步設計已於今年展開,而香港立法會亦已通過撥款用作設計和建造大橋主體工程。大橋的落成會進一步擴大泛珠省區的交通運輸聯網。至於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規劃工作現在亦正全力推展中。鐵路完成後,將會把香港和內地的國家高速鐵路網連系起來,令各地市民可更方便快捷地來往珠三角區域的城鎮之間。

  在構建理想的「一小時生活圈」時,我們經過不同層次的協調商討。大家都認為應全力做好基建,配合富彈性政策,就整個地區的中長期發展藍圖作審慎策劃,避免以各自邊界自限,是加強人居領域合作不二之門。這樣亦容許各省區聯合解決中長期可能面對的挑戰。

以人為本
────

  政府的政策要以人為本。

  環境污染,無分地域。透過以人為本的人居領域合作項目,推動綠色經濟,不但能減低企業經營成本,改善生活環境,亦能提升社會生產力。

  以粵港合作為例,二○○八年所舉行的第十一次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上,香港特區與廣東省政府同意共同制訂發展策略,打造一個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並通過開拓綠色科技,發展綠色經濟,全面提升地區的競爭力。

  香港一方面協助引進國際資金,轉介管理經驗及制度;另一面亦轉移外地先進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及清潔能源技術,促進環保創新科研,並結合到經濟和產業結構當中。

  「優質生活圈」的構建取得良好成效,例如粵港兩地政府於二○○三年共同制訂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成立了區域空氣監控網絡,從源頭解決區域性空氣污染問題。

  此外,我們亦聯同廣東省推出了一個為期五年的 「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鼓勵和協助珠三角區域內五萬六千多家港資工廠採用清潔生產技術,以減少排放空氣污染物。

  建立和維持美好人居環境需要政策配合,泛珠各省區只要願意制訂較全面環保和持續發展策略,以人為本,是可以達致環境保護及經濟效益兩者兼容並存的雙贏局面。

總結
──

  加強人居領域合作,共創美好人居環境是每個省區市的共同責任。政府的政策需以具前瞻性的眼光構思,和本著以人為本的方針推行。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共同為構建下一代理想的生活努力,以泛珠城市合作為基礎,共創美好人居環境! 謝謝。

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今日(六月十一日)出席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五屆泛珠三角省會(首府)城巿巿長論壇」。圖示羅智光在參加論壇後與南寧巿委書記車榮福會面時,雙方交換禮物。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在南寧出席泛珠三角論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今日(六月十一日)出席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五屆泛珠三角省會(首府)城巿巿長論壇」。圖示羅智光在參加論壇後與南寧巿委書記車榮福會面時,雙方交換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