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立法會:政制事務局局長就修改立法會產生辦法的議案回應議員的致辭(只有中文)

  以下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日(十二月二十一日)晚上在立法會會議就修改立法會產生辦法的議案,回應議員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今日第二個辯論確實比較多議員發言,氣氛也熱鬧些,發言也很精彩,高出幾個層次。剛才曾鈺成議員就民意調查很詳細地作出了一些分析。既然今次這兩套辯論中民意基礎這樣重要,我也就民意調查再多談三數點。

  第一,我要向李永達議員表明,我第一次發言的時候,並不是說我們是再用政府在十月十九日所公布那個由政府委託理工大學所進行的民意調查。我是整體說,過去這兩個月,大家都看到、觀察到不同的傳媒機構或是大學進行的民意調查。但是如果大家再比較我們在十月十九日公布的民意調查,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市民接受這個方案,比起最近中大的民意調查,有百分之四十九點九,所以差別其實不是那麼大,不是「插水」(下降)。

  第二方面,我也想強調一下,如果看中大最近的民意調查,有百分之五十六(的被訪者),認為立法會不應該否決這個方案。昨天香港研究協會公布的民調,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被訪者)支持這個方案,也認為大家不要將普選時間表和○七/○八的方案合併一起處理,應該分開這些議題來處理。

  為什麼我要不厭其煩再講呢?因為香港人的眼睛都很雪亮,道理都很快辨明。香港人一看就看到這個「區議會方案」是有實質的民主成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今日大家否決的,是一個有民主成分和民主進步的方案。用英文說就是「睜着眼去做你自己準備想做的事」- "You are doing it with your eyes open, and face the consequences".

  談起這些數字,鄭家富議員剛才說「反智」,有一樣東西確實是頗反智的。十二月四日的遊行,根據警方在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個球場有四萬人出發,主辦單位說有二十五萬人。沿途在哪裏插了二十一萬人出來呢?我怎樣也想不通,所以我都是傾向相信學者,有六萬四千人至九萬八千人(參加遊行)。

  辯論期間,反對派議員經常是各取所需,李華明議員提到「廿三條」有十七萬人的簽名,覺得這個數目很大、很重要,為什麼七十七萬人(的簽名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不重要、不可信呢?大家如果想作出一些比較,也要憑一些基本的誠信、操守和科學概念才可,不要那一樣合用就用那一樣。還有,楊森議員和李永達議員經常提及政府委託大學進行的民意調查,說不夠科學。我想反問一下,譬如民主黨每隔數星期進行的民意調查,是否通常只有幾百個人讓你們訪問,又有沒有一間大學替你們去驗過那些問卷後,你們才發出呢?你們是否有雙重標準呢?

  其實你們應該尊重民意來做這個表決。你們一方有這個責任,是因為這個論點。但是,你們轉移了視線,說(因為)是我們提出的方案,所以你們否決,我方便有責任。但是基礎是民意在哪裏呢?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楊森議員發言時又說,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不要這些新增的議席,寧願二、三線的區議員沒有機會上位都不要緊。其實我們完全不是要你們短視地看這個問題。我們覺得為了香港整體的政局着想,是需要開創多些參政空間,前面坐的議員不要十多二十年都面孔不變。學唱歌也有新秀大賽,我們也須給予他們機會,我們不希望你們短視。

  湯家驊議員和劉慧卿議員都特別提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其實我們的立場很清楚。在七○年代,英國在香港實施人權公約時,已經做了需要做的保留條文,時至今日,我們認為這個依然有效。

  此外,我覺得今天的辯論,泛民主派的議員是避重就輕。他們少談這個方案的本質和所含的民主的份量有多高,而多談普選的概念,因為這個易講。

  還有馮檢基議員叫我們不要怕,如果我們怕普選,我們便不會開展策略發展委員會的討論。如果我們不是想步向普選,我們便不會承諾在二○○七年年初就這些討論、普選的模式和路線圖作一些結論。如果我們要拖慢過程,我們可以與學者、政黨、區議會、商會和工會等分別講,然後在我們認為適當的時候才「集大匯」,為什麼要開一個討論坊呢?這是因為我們希望可以集思廣益,早日有一個結論。

  另外是陳偉業議員,他現在不在(會議廳),他特別問我們可否有勇氣對(《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訂,作為一個重要法案來處理,以及如果大家不通過,特首可以行使權力解散立法會。我們已經解釋過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訂不是本法立法,而根據我們對《基本法》第五十條的理解,重要法案的概念是適用於本地立法,而不適用於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訂。

  我們很希望建立共識,不希望利用一個大力度的《基本法》第五十條,可能要解散立法議會,以迫使我們可以有一個共識。我們希望逐步建立共識。

  大家討論到到底我們可以有、還是沒有新的路可以走,反對派議員在最近幾個星期經常講兩個論點,確實對公眾有誤導性。

  第一個(論點)是,如果我們否決了這兩個附件一、附件二的修訂案,依然可以在本地立法的層面擴闊選舉的選民基礎。說出來好像很動聽,道理也很直接,但實質上是做不到的。因為現在我們可以提出來,透過這個區議會方案擴闊選民基礎,已經是最直截了當的做法,如果大家說要取消商會、工會那些功能議席,變成彭定康方案那種功能議會的議席,是不可能達成共識的。

  第二個(論點)是,張文光議員也經常問,可不可以延遲兩個月、四個月,在這段期間製造一個普選時間表。我就反問,如果現時的區議會方案在立法會內都難以有三分之二的議員的支持,怎可能在三數個月內便做出一個普選時間表出來?所以大家要老實一點和踏實一些,不要誤導香港的市民。

  我們討論了那麼多,我覺得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其實是回應馮檢基議員較早前的發言:香港的政治發展有沒有前景?在座議員和你們所代表的黨派,有一個使命:早晚要脫離街頭政治的做法。政治要成熟,大家就需要學習為香港建設。我真的不希望每一日、每個星期、每一季,特區政府都在建立新的建設,而反對派的議員卻一直在「拆牆」。如果是這樣,普選的大樓便久久不能蓋成。大家對香港,都有這個承擔和責任。

  主席女士,我謹此陳辭,希望每位議員都支持議案。



2005年12月22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