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立法會:政制事務局局長就「政制改革方案」議案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於十一月九日在立法會會議,就湯家驊議員就「政制改革方案」提出的議案所作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我非常多謝各位議員今日從不同的觀點,對政改的方案和相關的議題發表了很多寶貴的意見。雖然在現場的情況依然未能爭取到三分之二議員的共識,但是大家有溝通,是一個充分的辯論,我覺得是絕對是有益、有建設性的。

方案獲市民支持和具實質民主成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議案表示特區政府是有責任提出一個香港市民可以接受和具有實質民主進程的政改方案。主席女士,我們是完全贊同政府在這方面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並且事實上,我們在第五號報告中已經提出了具有實質民主成分的方案。

我們現時的八百人選舉委員會到二○○七年會增加成為一千六百人的選舉委員會。而目前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只有三十位直選的立法會議員在當中。到二○○七年,如果我們這個方案獲得各位議員支持和通過,是將會有超過四百位直選的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參與這個選舉委員會的工作。

在立法會方面,我們現在建議由六十席增加到七十席。新增的十個議席,是完全由地區的直選或間選產生。雖然去年四月人大常委會的釋法和決定要求我們新增的議席有必要是一半歸地區直選,一半歸功能組別的選舉,我們依然提出一個方案是具有民主成分,由各位區議員互選產生這五個新增的功能議席。

所以,分明是有民主成分的方案,給各位泛民主派的議員說成是一個倒退的方案,我百思不得其解,邏輯性是不存在的。亦有很多泛民主派的議員聲稱,我們這個方案是一個沒有方向的方案,我不能夠接受,亦不可以認同。其實我們清楚指出了一個方向,今後立法議會的發展是不可以再循以前傳統功能組別那一類議會去發展,議席是不能夠增加。傳統的功能議席,工會、商會、專業的,我們認為現在這二十九席當中,已經頗能夠充分代表社會上各階層和各界,所以這條線已經畫得很清楚。亦向社會發出了很清楚的訊息,今後不論是政黨、政團、其他界別、獨立候選人也好,要在香港的政壇有所作為,就要從社區紮根。

我們發表第五號報告後,社區的活動已經開始了。我昨天才去過一個政區論壇,有四十多位的區議員已經組合起來,一方面關心第五號報告後,香港政壇的發展,另一方面,亦關心在二○○六年,我們開展關於區議會權責增強這方面的工作。

田北俊議員亦代表自由黨表明,他們會積極參與二○○七年區議會的選舉。其實泛民主派的議員多年以來在地區有很廣闊的基礎,他們知道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我亦希望他們會正視今次第五號報告積極性的一面,大家共同玉成這事,不要拖着香港和自己黨派的後腿,不要分明可以有進步卻要原地踏步。

區議會委任議員應享同等權利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很多位議員談到委任區議員的職分和地位,其實目前我們所提出的方案,其邏輯思維是很簡單的。在現有的安排下,委任區議員和經選舉產生的區議員,其法律地位和職能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在二○○七和二○○八年這兩個選舉方案中亦要賦予他們一視同仁的安排,我們不可以厚此薄彼。我們亦有見及○七/○八年這兩個新的選舉產生辦法,開放了香港選舉的制度,會有進一步的競爭,所以我們準備在二○○七年年底選出新一屆的區議會時,有需要保留一個委任的元素,有需要確保在地區的服務和議會的運作有一定的穩定性。

郭家麒議員說,現時我們的區議會議員沒有職分去選立法會議員和特首,所以我們到了二○○七年、二○○八年所賦予他們的這個角色是不恰當的。他說在二○○三年選舉四百位區議員時,市民並不知悉到日後會有這樣的變化和演進;但實情其實並非如郭家麒議員所表述。目前的五百二十九位區議員,他們已經有權選舉四十多位區議員進入選舉委員會,亦有權、有責任去選一位立法會議員去代表區議會這個界別。所以,我們現在的方案是擴闊他們在這兩方面的權與責。

吳靄儀議員說,這個區議會方案是「小圈子中的小圈子」。但怎可以一筆去抹殺有四百位區議員是由三百多萬登記選民選舉出來的呢?難道他們完全沒有民主成分和代表性嗎?你們可以說,第五號報告這個民主成分的方案是不足夠,但你不能抹殺這個是具有民主成分的進步,更不能說這是民主的倒退。這是不符事實,是顛倒黑白是非。

共同拼出路線圖
ˍˍˍˍˍˍˍ

主席女士,今日有很多議員提及過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問題。其實有關普選時間表方面市民是有期望,我們是清楚知道的。但是目前的情況依然是在香港社會,包括在我們的立法會之內,有多種的意見:有人直到今天都是要堅持○七/○八年要有雙普選;有人支持二○一二年達致雙普選;有人提議二○一七年;有人提議二○一七年以後的日子。所以短期之內,在立法會內外要達致這方面的共識是辦不到的。

近日亦有議員提及,如果我們定出普選時間表會否違反《基本法》和不符合人大常委會去年四月所作的解釋和決定,其實情況是很明顯的。第一方面是,去年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授權我們去處理二○○七和二○○八年關乎到行政長官的選舉和立法會的組成。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要為○七/○八年的選舉方案推出一個修訂的議案。我們是沒有權在提出這個議案時同時包含一個普選時間表,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所作的解釋和決定之下,今天是辦不到的。但是香港社會是可以就普選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討論,特區政府亦很願意開展關於普選路線圖的討論,所以我們才提議透過策略發展委員會轄下的政治小組共商港事,邀請不同黨派的代表,商界、工會、學術界的代表,一起思考一些重要的問題。

普選是最終的目標,這是沒有人會有異議的。但是如何達致這個普選的目標,有些重要的課題我們是要考慮的。第一,整個《基本法》關於政治體制的結構是建基於均衡參與的原則。

各位議員每天在議會中工作,大家都知道有地區的代表,有功能界別的代表。到了一天我們達致普選的目標,我們的立法議會是由某一類全面普選的機制產生,現時在議會之內,商界、專業界、社會各界的聲音和代表性,怎樣可以維繫、怎樣可以維持呢?有否一些渠道大家可以考慮的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討論,因為如果不正視,便難以達致有一天有三分之二現場的議員會支持這個議會走向普選一步。

其實這個顯淺的道理,泛民主派的議員是很明白的。但是今次為何我們會建議在策略發展委員會討論呢?是因為可以把多些背景不同的人士的意見吸納,大家心平氣和地在策略發展委員會中把未打通的經脈打通。所以大家第一個要考慮的議題是,如何在一個普選產生的立法議會中仍然照顧到「均衡參與」的原則呢?

第二個議題是,從現在至普選的日子,功能組別是應該如何進化、如何演變呢?

第三,到了我們達致普選時,立法會的組成和運作應該如何呢?是應該保持現時的單一議會制度,還是應考慮雙院制呢?

這些都是一些課題,我們應當和有必要討論。

全方位發展民主政制
ˍˍˍˍˍˍˍˍˍ

主席女士,我們特區政府總結了過去八年的施政經驗,我們現已達到一個地步,可以跟大家一起全方位發展香港的民主政制。

第一方面,我剛剛說過,我們可以合共拼出普選的路線圖。

第二方面,我們已經提出○七/○八年的選舉方案。這個不單只是具有民主成分的方案,更提供更多的參政空間予在香港有志從政、參政的人士投身議會的政治,去爭取選舉成功。但是,我們擴闊參政的空間並不止於在議會之內。

第三方面的工作,我們準備推動的,就是政府有更多的職位應該開創出來,給有志從政的人士可以加入行政政府工作,我們提過局長助理的可能性。其實我們的思維是希望有志從政人士一方面可以吸取積累在政府裏面的行政經驗,另一方面亦可參選參政,吸收議會內的經驗。以至有一日做主要官員的同時,既懂得做政府的工作,又懂得做議會的工作,這樣比較完善。

第四方面,我們亦提出了會檢討擴闊區議會的權與責。行政長官在十月的施政報告中亦已表明。我們認為區議會可以管理區內某些設施,例如圖書館、社區會堂、游泳池,將這些設施賦予區議會去管理,請區議員從第二層議會的政治生涯日子可以積累更多如何服務市民和如何從政的經驗。

所以主席女士,我完全覺得費解,為何泛民主派議員說我們這一套計劃和工作沒有方向?方向很清楚,第一,今後不再開設傳統的功能組別議席;第二,議會是邁向普選;第三,是全方位發展香港的政制。其實我相信泛民主派的議員有很多訴求,他們亦確信自己是代表民意,我很尊重他們這些理念和立場。但看事物不能單看一面。

張超雄議員特別提到民意調查的問題,他特別指出中文大學的調查有超過六成的香港市民希望二○一二年可以達致普選,亦希望早日有一個時間表。這個事實我是清楚知道的,特區政府亦有見及此,因而提出我們要開始討論普選的路線圖。但第二方面的事實,為何張超雄議員又不正視呢?雖然你們說我們所做的民意調查是在發表第五號報告之前做的,但是中文大學的這個調查和其他大專院校、其他傳媒機構所做的民意調查,都是過去幾個星期在我們發表了第五號報告之後才做的。單是中文大學的民意調查,已經表明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市民是接受○七/○八年的選舉方案。

楊森議員提醒我不要太過因為有支持的程度而感到雀躍。我第一個會承認不會,我亦承認,我們這個選舉制度的建議不是完美的,但這是我們在可能範圍之內能夠做得到的、已經做到盡的。

李柱銘議員在他發言的時候,聲稱政府在說不誠實的說話,但其實在說似是疑非說話的,我認為是李柱銘議員本身。他在議事堂內作這些辯論時經常談到這一點:「我們草擬《基本法》的時候已經講明,我們在二○○七年可以普選」。這個可能是他的印象,但《基本法》的規定並沒有指明那一年達到普選的最終目標,只提到二○○七年以後,我們是可以對兩個選舉產生辦法作出修訂。《基本法》亦有指出普選的目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這是很清楚的,至於何時達致,這個正是要大家商討,要共同努力。

第二方面,他所說的話不盡不實,就是他談到漫步行山的比喻。我想他時常去山頂吧。其實現在我們和大家研究第五號報告的方案好比什麼呢?我們乘搭山頂纜車去到山頂的平台上,政府拿出○七/○八年的選舉方案,希望香港社會和市民一起走上那條斜路,走上扯旗山,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有些進步。但是拉着香港社會往橫走的是哪一個呢?其實是李柱銘議員的建議。他叫大家不要這個方案,跟他一起兜一個彎、走一個圈;走畢一圈回來,那當然是原地踏步了!因為李柱銘議員經常行山都是行那條路,他很少走上斜路的。我們今天望大家一起走上扯旗山,去得高些望得遠些,為香港爭取一些進步。

湯家驊議員說,橫看豎看,都看不到為何增加了四百個直選區議員便是提升了民主成分。我想提一提的是,湯家驊議員其實和在座多位議員一樣,都是由直選產生的。雖然區議員的選區是小一些,只有一萬七千人左右,他們都是由直選產生,是可以代表香港市民的。不過湯家驊議員有另一個論點是更加重要的:他不希望五年復五年,香港的選舉制度沒有進步,達不到普選。這點其實我是贊成的。

單仲偕議員說,不想永遠為政治的制度、選舉的制度爭拗下去,我都贊成。主席女士,我與單仲偕議員和泛民派議員的分別在於哪裏呢?其實只有一點:泛民主派的議員希望今日我們就作出決定,二○一二年就實行雙普選;而特區政府的立場是,雖然今日未能定得到是哪一年去實行普選,我們願意一起去研究這個問題、去討論這個問題。

鄭經翰議員提醒我們要回應,要對泛民主派和社會的聲音要作出回應,其實我們亦已經回應了。主席女士,我想回應一下鄭經翰議員,我們正積極籌備策略發展委員會,在當中會討論如何達致普選的路線圖。其實今次的局面是比較特別的,通常如果我們在立法會就政制討論,我會告訴大家為何現在未可以實行,大家稍等一下,我們再做多些公眾諮詢去討論,或者要和中央再商討一下。以往三年,都多是這種討論。但自從十月十九日我們發表了第五號報告之後,今次的局面,是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如果大家是先支持○七/○八年的選舉方案,就可以先取得一魚;大家積極參與策略發展委員會的討論,則稍後連熊掌也可取得。有了普選的路線圖,普選時間表亦指日可待、水到渠成。

同時我亦想談一點,大家支持○七/○八年的選舉方案和要爭取普選路線圖和普選時間表,兩者之間是完全沒有矛盾的,不會在接受了○七/○八年的選舉方案後,便不容許大家再討論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七/○八年的選舉有些進步,到日後討論普選路線圖最少已走近了一些。其實多年以來,在立法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泛民主派的議員不時都提到,如果特區政府認為未能夠做普選時間表的話,大家也可以傾一傾普選的路線圖。但在過去兩、三星期,泛民主派的議員亦很巧妙地已經靜悄悄將這方面的立場轉移了。當我們說可以討論普選的路線圖,他們就說不夠,說今日要定下普選時間表。我要坦白跟大家說一句,可以做的我們已經做到盡,○七/○八年的選舉方案,民主成分已經盡量提高,今日我們可以開創這個策略發展委員會的平台,誠意邀請大家一起來共商港事,是真正誠意,真正如單仲偕議員所說,希望長遠為香港解決普選的問題。我們和各位泛民主派議員的分別,只是在於你們希望今日就定下普選的時間表。我們要誠實告訴你們:今日辦不到,但大家一起做吧。

總結
ˍˍ

在總結之前,我有一點想答一答的。余若薇議員後來才發現,今日這個討論其實越聽越精彩。因為余若薇議員指出一個事實,她說今日支持政府的各個黨派,其實都表明不是完全滿意這個○七/○八年的選舉方案。這個是事實。亦因為你有這個觀察,你為我驗證了我們定這個○七/○八年方案並不是為任何一個政黨而特設的,是很公道的。直選方面,大家都知道泛民主派上一次取得了六成的選票。就算是通過區議會的間選,泛民主派在區議會裏的成員,也是數以百計的。所以我們所定的這個○七/○八年的方案,我們提出來是希望香港政制有進步,謹此而已。

李永達議員和李柱銘議員,分別都提到爭取普選二十年了,為何現在還未可以達致普選呢?但是大家應該要正視,其實過去二十年是有進步的,做了很多很重要的工作。

第一,香港九七已經順利回歸;第二,大家今日在立法會內,其實共同組成一個有史以來香港最民主化的議會,起碼有百分之五十的議席是直選產生的,所以八十年代和九○年代初爭取的,到了今日這個歷程已經差不多行完。我們可以共同擺出誠意,為香港爭取下一個階段的進度。所以我誠意邀請大家切實考慮這個○七/○八年的選舉方案,認真共同譜出、拼出普選的路線圖,共同爭取在香港社會之內可以達成共識,亦共同爭取香港和北京之間達成共識。只要大家都擺出誠意,我們依然是有希望的。

主席女士,我謹此陳辭,懇請各位議員反對議案,多謝。



二○○五年十一月十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