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政制事務局局長在《紀念台灣光復六十周年座談會》的發言(只有中文)(續)

以下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十月二十四日)上午出席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台灣事務部舉辦的《紀念台灣光復六十周年座談會》時,回應其他講者的發言內容(只有中文):

各位在座的朋友,今天聽到各位講話,有兩、三點希望再與大家分享一下。特別是聽到尹(章義)教授說到台灣人對國家統一的心情,還有憂慮,聽到陳(孔立)教授說關於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對於你們這兩句話,我有一點感受。

首先,我覺得在座各位台灣的同胞,是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面對台灣社會內部一些的壓力下,你們還是支持國家統一,我對於你們這個立場、堅持,表示敬佩,這是很不簡單的。

我們香港人,還有香港社會是完全支持台灣回歸、支持國家統一、支持三通的。這對我們來說是有個背景,有過經驗的。因為未來事情沒有人可以完全肯定。我們在香港也曾經經歷過這樣一個年代,這樣一個時期。在八十年代至九七回歸以前,在不同的階段,香港人對九七以後有不同的憂慮,我們是努力的在十多年,從八十年代至九七年這十多年時期,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基本法》的規定逐步的規定下來,準備好,才可以在九七年順利回歸,穩定落實「一國兩制」。

如果我們要總結我們的經驗,基本上就是一條,還是需要擁抱回歸,社會才可以妥善地處理、解決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們是需要共同放下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給我們的包袱,才可以整個香港社會往前走。

陳教授說我們應當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香港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了。香港人跟你們在台灣的經驗可能有點分別,譬如我們小時候,我們唸書用的鉛筆、上課用的運動鞋,都是從內地進口到香港。我們在這些很小的事情上可以維繫民族感情,還有對國家的認識。但是,過去五十多年來,台灣社會在前一段時間,跟國家內地的接觸,較我們香港人少。

還有我們香港人經過過去十至二十多年的經歷,很肯定的認同國家改革開放,還有國家「和平與發展」這個總體的方向。如果沒有一九七八年開始的「四個現代化」,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便沒有「一國兩制」,沒有「港人治港」,所以這些總體的國策的思維,連在一起,現在你們從台灣來到香港,看到香港人是非常歡迎國家所定的改革開放政策,對國家的經濟在未來十多年到2020年「翻兩番」的這些目標,比較近的還有一點的是我們非常支持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在香港我們參與,我們參與舉辦馬術比賽,去年楊利偉上太空、今年神州六號升空,這些新的發展,我們香港人也非常歡迎,非常自豪。這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是完全沒有矛盾,也非常完整的。

總的來說,現在面對台灣問題上,我的感覺是國家有能力,中華民族的整體上是同心的,過去社會上的支持也是越來越廣的,使我們爭取國家統一、台灣回歸這個方向是可以堅定下去,條件也是應當越來越好的,但是還是需要盡很大的努力,我們才可以見證到這麼的一天。



2005年10月2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