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政制事務局局長出席《第二屆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經貿合作研討會》發言全文

以下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出席《第二屆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經貿合作研討會》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黃(孟復)主席、楊(孫西)會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來自內地、台灣和澳門的朋友們,還有其他參與這一次研討會的嘉賓。對我來說,你們當中有的是老朋友,有的是新朋友。各位在百忙中抽空參加今天的論壇,給我們莫大的支持。在此,我由衷地感謝你們,並向你們致以熱烈的歡迎。

今天的研討會主題是「推進區域合作,共創經貿繁榮」。在眾多見多識廣的朋友面前,我的發言只不過是拋磚引玉,希望聽到的是各位專家們、朋友們的寶貴意見,我們會認真地研究和考慮。

自二○○二年七月政制事務局開始處理香港的對台事務以來,我們陸續地累積了點滴的經驗。也希望借今天的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對台灣問題的一些觀點。

我先由一段往事說起。

二○○二年,我與一位駐台北的貿易代表的外國朋友會面。他問我:「林先生,如果台灣跟大陸統一,對台灣有什麼好處?有什麼誘因促使台灣接受統一的方案?」

我回應說,統一是百利而無一害,因為統一之後,首先,掃除了台灣在政治上的不明朗因素。第二,台灣在大陸的經濟、貿易方面將會有新的發展空間。第三,在國際層面,台灣也可以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我反問那位朋友,台灣在過去不是經常希望多參與國際組織,希望多參加國際事務嗎?那麼,統一後,對這個期望的回應肯定是正面的,正如香港回歸後,在「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下,我們參與國際事務有了明顯的優勢。

《基本法》賦予了香港充分的權力和空間,發展對外關係和事務。香港則以「中國香港」的身份參與WTO、APEC等組織。在這些國際會議中,香港行政長官與其他外國領導人是平起平坐的。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香港正著手安排在今年和明年舉辦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和「國際電信聯盟會議」。我相信台灣方面也十分希望擁有這樣廣闊的國際活動空間,提升自己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以上這些對話已經是三年多以前的事了,時到今天,我依然認同,並且更加體會到當時的分析是正確的。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兩岸的統一有利於台灣未來發展的問題。

第一,從宏觀的層面來看,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不論是台灣、香港或是澳門,都必須順勢而行,絕對不能逆水行舟。

中國是亞太地區經濟的火車頭。自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有明顯的提升。

二○○四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一萬六仟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超過一萬一仟億美元,是全世界第三大的貿易國。

預計到二○二○年,中國的GDP將達到四萬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到二萬多億美元。

內地在未來十五年內,將會有大量的基礎建設,全國的鐵路網絡和高速公路網絡全面發展,單是大型核電站便有三十多個項目。所以,中國未來的發展,必為亞太區內各國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和商機。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亞太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建立了「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我們國家也正在與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商討有關自由貿易的協議。

面對這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年代,其他國家或地區已經或正在尋找機會,進入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在這大好形勢下,台灣如果不能抓緊時機,佔領一席之地,後果將會是不言而喻的。

事實上,到了二十一世紀中葉,哪個國家將會在亞太區內處於主導地位呢?

這個答案是十分明確的。既然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勢不可擋的,那麼,台灣有兩個選擇,一是維持目前狀態,與內地分隔。但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在區內卻不斷增強,其結果勢必使台灣在區內的角色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如果真是這樣,對台灣是極為不利的。

另一個選擇就是積極參與這個經濟一體化的過程,確立台灣在區內的地位,借助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優勢,提升台灣本土的經濟,造福於民。

台灣應當選擇哪條路呢?我想引用西方的一句諺語回答,那就是:「Return to the fold。 Be part of the family」。

第二,從香港回歸後的經濟變化來看,我們經歷了經濟低迷,逐步復蘇,走入了今天正在興旺的大好形勢。這一切都是與中國內地的發展緊扣在一起,是兩者唇齒相依得到的成果。多年來,台灣和內地的經濟融合並沒有因為台灣方面不鼓勵台灣企業登陸而受到影響,相反,兩地民間的經濟活動卻越見頻密。

目前,台灣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外來投資者之一。如果大家到福建、上海去,就會發現不少成功的外資企業都是台灣公司。

兩岸有著同源、同種、同文和同語的背景,所以台灣的企業前往內地投資和發展是非常有利,也是得天獨厚的。

兩地在經濟上依賴越深,越能保證和平共處,因為雙方都會盡一切能力締造友好氣氛,確保自己的經濟利益不會因政治氣候有變而受損。在二十一世紀,經濟的互相依存,才是和平的最佳保障。

第三,連宋訪問內地,為兩岸關係帶來突破性的發展,並且深受兩岸四地人民的支持。

朋友們,我們想一想,如果台灣不抓緊這個時機跟北京從多層面進行會談,更待何時?中國有句俗語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先後到內地進行訪問,不但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更獲得直接與中央領導人對話,足見內地新一代的領導是願意以開明的態度和嶄新的思維處理兩岸問題的。

所以我對台灣的政治人物有一個期盼,我希望他們也能突破舊有的框框,採取務實和具彈性的態度,突破並妥善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真正祈福於民,留芳後世。

我再強調一次,要解決兩岸問題,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台灣必須與北京進行對話。

內地對談判是充滿誠意的。中央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已經清楚表明會盡最大的努力並以和平手法解決問題,也會採取比對香港和澳門更寬鬆、更具彈性的安排,包括容許台灣保留自己的軍隊。

有人問香港社會內部是否擔心兩岸關係的改善,以至「三通」的落實,對香港的中介角色帶來嚴重的影響呢?

我們的評估是否定的。有資料顯示,假如落實「三通」,香港的轉口貿易雖然可能會有三十億元的損失,但這相對於香港近一萬億元的貿易額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數目。「三通」不足以對香港的經濟造成影響。

其實,只要兩岸四地的整體經濟發展起來,香港的企業與在座各位所代表的行業應當都是前途無限的。

結語
──

妥善解決台灣問題不但關係到國家、民族和台灣的長遠利益,也有利於亞太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我對前景是樂觀的。我們國家上下一心,近年來面對不少挑戰,從處理「沙士」以至近日處理與歐美的貿易糾紛,都採取非常堅定的立場。

中國人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智慧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國親兩黨訪問之後,兩岸關係已經開創了新的局面。讓我們借東風,推前浪,只要我們同心協力,我相信我們這一輩的人在有生之年可望見證國家統一。

最後,我祝願這次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