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出席纪念《基本法》颁布二十一周年研討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九月二十四日上午出席纪念《基本法》颁布二十一周年研討会,以下为他在研討会上的致辞全文: (刘)佩琼、李宗德主席、张(汉林)教授、张(仁良)教授、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我在立法会习惯了站起来发言,所以在这里我也选择站起来向大家说这番话以示尊重。 我非常高兴今天可以出席纪念《基本法》颁布二十一周年研討会。在过去一段日子,《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在香港社会为推广《基本法》做了很多工作。 自香港回归十四年以来,內地与香港的经济融合已成为了重要的主题。经济融合再发展下去,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方针政策更丰富並得以进一步发挥,香港的企业、专业人士及服务提供者可以利用內地的庞大市场拓展业务,並可以与內地分享香港在各方面的经验,相辅相成。 刚才政务司司长已就我们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可以如何配合內地与香港加强合作,作了扼要的简介和重要的发言。我希望在此与大家再谈三方面的工作,包括金融、经贸及粤港合作这三个工作范畴。
金融 在金融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多年来匯聚资金及人才,卓有成效。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已表明,在「一国两制」下会进一步发挥和体现优先对香港开放的政策。若大家看金融方面的发展,在二○一一年首七个月,经过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幣贸易结算交易总额已有约九千五百亿元人民幣,远超去年全年结算额的三千六百亿元人民幣。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在本年七月底已滚存至约五千七百亿元人民幣,数字较去年底增长逾八成。人民幣债券方面,中央在八月底宣布进一步发行二百亿元人民幣国债后,今年迄今已有约七百亿元人民幣债券在香港发行,人民幣债券在香港发行已成为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新兴行业。香港现在是国家的一部分,但由於我们拥有独立的金融体系、法律及与国际接轨的体系,所以国家把人民幣逐步国际化和开放,香港有足够的「防火墙」,亦是一块非常重要的「试验田」。香港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可发展成人民幣离岸中心的地位。 李克强副总理上月来港,宣布了一系列三十多项的政策措施,其中有超过十项与金融相关,在此我谈谈数点: (一)香港企业今后原则上可以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资,这是香港企业在世界上独有的条件; (二)允许以人民幣境外合资格机构投资者方式投资境內证券市场(RQFII); (三)在港发行人民幣债券会成为长期的制度安排,並逐步扩大规模; (四)在內地推出港股组合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 (五)支持內地企业到香港上市;而在上市方面,亦包括香港、上海及深圳的证券市场可以合资组成公司推动业务。 所有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利国、利港、利民的,因为香港有完善的制度,可以逐步拓展人民幣服务,令人民幣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的风险可以分层次、有效地处理。对香港来说,这是很大的空间,让我们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所以这是利国的工作。有关措施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及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幣业务中心的地位,是利港的安排。这些措施亦有助降低投资者和跨境贸易经营者在使用其他货幣结算时,因匯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这是利民和有利企业的体现。 现在,我们在香港好好掌握这套工作,把我们滚存的人民幣资金池越放越大,在短期內可望由现时的五千七百亿元人民幣增至超越一万亿元人民幣。人民幣的產品亦越来越丰富,除了大家每天到银行进行人民幣存款、发行人民幣债券等,將来香港与內地之间还会有ETF和QFII直接投资等安排,资金滚存后,可以在內地与香港之內流通,这对香港企业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有莫大帮助。
经贸 在经贸方面,《基本法》赋予香港独立关税区的地位,我们可以「中国香港」名义继续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 回归以来,自二○○三年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已与內地签订了CEPA(《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在过去多年来,我们已爭取签署了七份CEPA的补充协议,现正与商务部和中央有关部门商量第八份的补充协议。CEPA確实给予香港多方面的优惠,以及有利香港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我们有一千六百多项香港產品可以零关税的优惠安排进入內地市场; (二)截至本年七月底,我们的关税优惠已达约二十四亿元人民幣; (三)在服务贸易方面,內地共有四十四个服务领域和二百八十项服务贸易是向香港开放的。在二○○四至二○○九年期间,因应CEPA下服务业自由化,香港涉及內地业务而获得的额外业务收益累计超过港幣六百亿元; (四)香港的服务提供者藉CEPA在內地设立的企业,更获得累计约二千亿港元的业务收益;及 (五)是大家较耳熟能详的「个人游」。自二○○三年至今,「个人游」发展得很快。去年由世界各地到香港的旅游人士共有三千六百至三千七百万人次,其中约六成旅客来自內地,即每年有约二千一百至二千二百万旅客人次是来自內地的。这对香港的消费市场、旅游业和酒店业都非常重要。 香港目前已是內地最大的转口贸易平台。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香港均是內地最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地。在「十二五」规划下,中央订定了重要的目標,要增加內地的GDP(生產总值)──服务业方面是由百分之四十三增加至百分之四十七。因为內地的经济体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因此增加四个百分点的GDP,已牵涉一万六千亿元人民幣的庞大市场,对香港的金融业、专业服务及其他服务提供者是十分重要的。在「十二五」规划下,我们成功爭取了一项重要的元素。在「十一五规划」时,中央已表明会继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地位。在「十二五」规划下,除了支持香港继续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地位外,中央亦採取政策措施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地位。因应对这三个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內表明了会支持香港的金融、航运、物流、旅游、专业服务、资讯及其他高增值的业务,亦会配合和支持香港发展六项新的优势產业,包括医疗、环保、检测验证、教育、创新科技及文化创意。 世界金融体制目前面对很多不明朗的因素,美国的政府未有全面的对策处理財政赤字及经济低迷的情况;在使用欧罗货幣的区內,包括希腊及其他个別国家有债务危机。但反观香港,因为有《基本法》、CEPA及中央政府採取的政策措施,我们的经济不单在內部有增长,在內地的市场亦有多项新的政策措施配合,提供了新的空间让我们得以拓展。因此,对於香港中长期的前景,我们依然是乐观的。
粤港合作 我接著想与大家谈粤港合作。在回归十多年以来,我们是与內地合作发展了很重要的共识,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存了香港与內地的法制是有所区別下。在一方面,经济的融合、人流、资金流、物流、货流等越来越加重。例如,我们可以持回乡证及身分证「拍一拍卡」,好像「八达通」一样,便可以过关。但另一方面,边界的法制及边检制度的安排依然是「一国两制」,虽然也是越来越方便,但却是不可以对比的。在粤港合作下,我们在数年前有二十四小时通关,现在也有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基建。但其他的政策可以如何配合呢?我们在去年签订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订定了六方面的重要目標。 (一)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珠三角龙头的金融合作的区域; (二)支持广东对香港服务业「先行先试」的措施可以逐步拓展至其他內地的省区; (三)共同努力合作,打造珠三角的城市群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 (四)將珠三角的製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基地进一步提升; (五)构建现代物流业的现代流通经济圈;及 (六)加快构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此外,在「十二五」规划下,除了刚才提及的重要政策措施外,亦有几个地区的发展是大家特別关心和努力推动的,包括前海、南沙和横琴。 在前海方面,我们已与深圳示政府共同相討筹划了两年,他们的政策措施正逐步落实。在南沙方面,我们在今年刚完成的粤港联席会议上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希望能发展推动香港的製造业在南沙地区升级转型和可在CEPA「先行先试」下成为一个综合合作的示范区。在前海方面,我刚才跟大家谈到的金融、专业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措施,希望可將前海发展为新的「试验田」。
总结 总结一句,在《基本法》下,我们可利用的空间是越来越广阔的,《基本法》赋予了香港很多重要的条件和优势。 首先,我们在十四年前共同见证,根据《基本法》顺利回归,保存香港各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与制度。 第二,大家亦会记得在这几年间,我们根据《基本法》推动香港的政制发展取得实质和重要成果。我们在二○○七年爭取到普选时间表,於二○一七年可以落实普选行政长官,隨后可於二○二○年以普选產生整个立法会,这是按符合《基本法》普及和平等的原则来推动的。 第三,在八十年代草擬《基本法》、九○年通过时,未有人意想得到的是,由於《基本法》赋予香港可有「中国香港」这独特身分,保留可参与世贸组织。在国家参与了世贸组织后,我们可以有整套CEPA的安排,现在更逐步拓展,不论是金融、专业服务或服务行业,都给予香港很重要的新机遇和发展空间。国家定的目標是將服务业由百分之四十三增加至百分之四十七,而香港的服务行业,已佔本地GDP的百分之九十三,所以香港已拥有在內地投资发展服务业市场的很重要的条件。根据过去这几年的发展来看,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会较快,香港能较快成为离岸人民幣中心,但隨后我们会继续努力推动专业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在內地的拓展,因专业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建立人脉关係和网络。但不论是金融或专业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我们都会按照《基本法》努力拓展及提升香港未来的地位。只要继续抓紧《基本法》给予我们的条件,我相信香港一定能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多谢大家! 完 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