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谈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及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只有中文) |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今日(七月二十九日)出席荃湾各界庆祝国庆六十一周年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就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及与周边省市的合作致辞。以下为他演辞的重点: 周(厚澄)会长、各位嘉宾、各位荃湾区的朋友: 首先,恭贺荃湾各界庆祝国庆六十一周年筹备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的成员多年来举办各种活动,带领荃湾市民认识国家、关心香港,你们的爱国情操实在值得表扬。我相信,你们今年举办的庆祝国庆活动,同样都会是有声有色的,並可將国家成立六十一周年的欢愉气氛感染其他地区。 国家近年亦盛事连连--继前年成功举办京奥后,香港於去年举行东亚运动会,今年在上海亦举办世博,並会於稍后在广州举办亚运会。这些都是国家经济强盛,国际地位提升的体现。香港得天独厚,地理上背靠祖国腹地,制度上佔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在这大环境下,香港加深与內地的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亦是周边地区所羡慕的。其中,透过配合国家擬订「十二五」规划的工作,特区更可宏观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本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今天,我很高兴可以与大家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
对香港参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行政长官早在二○○七/○八年度的施政报告中已提出,特区政府会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繫,以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並建立適当工作机制,使特区政府能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儘量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擬订。过去几年,特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举办研討会进行交流、收集意见,並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保持密切的工作关係等。最近,我亦率领了不同政策局的同事於七月初访京,与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沟通。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及討论,就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 我们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三大方向: (一)支持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二)给予香港在 CEPA(《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的框架下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专业和服务行业; (三)爭取把粤港合作的明確分工和定位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这一套思维,我们已向国家发改委以及中央有关的部委提出了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徐宪平先生刚带领代表团来港与我们作进一步的交流,他今天向我们表示,他基本上理解我们所提出的三大发展方向,中央在北京亦会在未来数月作进一步的调研,並进一步归纳所收到的意见,我相信在今年秋季会开始再諮询各地的地方政府,特区政府在香港亦会有机会再提出意见。
支持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首先,我们希望透过「十二五」规划,巩固及提升香港的优势,为香港长远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事实上,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清楚表述香港的优势,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定位及发展。我们希望,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可再延伸至「十二五」规划之內。 就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方面,在《基本法》的保障下,我们没有资金管制,市场资讯亦可自由流通,而我们的监管制度亦与海外主要市场接轨,长久以来都是国际流动资金的集中地。纵使经歷了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我们的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稳健,令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多年来屹立不倒。 从整盘大局来看,中国经济年年增长,推动环球金融重心东移,同时亦促使中国的资本市场要逐步走向国际化。人民幣要走向国际化,离岸金融服务有所增长是大势所趋。就此,国家已对香港有秩序地发展人民幣业务表示支持。自香港人民幣债券业务在二○○七年六月正式推出以来,直至今年六月,已发行了十五笔总值三百八十亿元的人民幣债券。最近,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就扩大人民幣贸易结算安排的补充合作备忘录,而中国人民银行亦同时与人民幣业务清算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签署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幣业务的清算协议》。自此,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幣账户和提供各类服务,不再存有限制,而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亦可以透过银行自由进行人民幣资金的支付和转账。有关工作將香港人民幣业务平台推上新的台阶,我们希望可透过「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贸易方面,相信大家对香港在二○○五年成功举办第六次世贸部长级会议记忆犹新。其实,香港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国际贸易组织。香港自一九九一已成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的成员,亦自一九九五年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办成员国。凭着香港独特的角色,继在二○○三年与內地签署《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后,在今年三月我们亦跟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並正在积极研究与更多国家签署其他方面的自由贸易协议。在贸易总额方面,相关数字是十分庞大的。根据世贸二○○九年的数字显示,香港是世界排名十一的贸易实体,亦是亚太区的第五位。就此,我们希望透过「十二五」规划取得国家支持,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 航运方面,香港凭藉独特的地理位置,健全的司法制度、低税率以及良好的港口管理,纵使面对著內地港口激烈的竞爭,仍可保持枢纽港的地位,而在二○○九年的货柜吞吐量更达二千一百万標准箱。为迎接国家持续发展而衍生的服务需求,我们会大力投资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桥,並研究兴建新的货柜码头。 各位,香港只得大约七百万的人口,土地面积大约一千一百平方公里,亦没有天然资源,要「扩充营业」实在有不少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抓紧每个机遇,务求发挥槓桿作用,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態,保持领先地位;而我们爭取將以上三个定位纳入「十二五」规划,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拓展香港在內地发展服务行业 第二,我们希望透过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开拓內地庞大的市场,协助解决本土经济规模小的局限。 专业服务一向是香港最具竞爭力的行业之一。香港的专业人才拥有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丰富的国际网络和管理经验,亦熟悉国情及內地市场。由二○○三年签署第一份《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至今年五月签署的补充协议七,內地和香港经贸关係协调发展的程度不断提升。不同专业服务业界一方面在內地开拓业务,另一方面亦协助提升內地的专业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增加海外投资者的信心,达至互利双贏。 比如法律服务方面,有一些在香港扎根多年的老牌子律师行,近十年都把握时机,涉足內地法律服务市场。例如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胡百全律师事务所,分別於二○○二及二○○五年在成都、南京等地开代表处。另外,至今已最少有七家香港律师事务所利用CEPA的优惠,在內地与內地律师事务所进行联营,落户地方覆盖北京、重庆至广州。又比如在电影製作方面,在CEPA下,香港的公司更容易进入內地市场。一些耳熟能详的电影,例如「长江七號」、「非诚勿扰」、「赤壁」等亦有十分理想的票房数字,佔內地二○○八年票房头十位。 总结一句,透过两地专业资格互认,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现时多个专业服务领域的市场已开放,亦涵盖了香港四大支柱行业和六项优势產业,直接为香港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我们的整体目標,是透过发展大珠三角五千万人口的庞大內销及服务业市场,继而开拓人口超过四亿的泛珠区域。如香港发展专业服务的方向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將有助我们达至这目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分工定位 第三,我们希望能將粤港的功能定位清楚纳入「十二五」规划,支持两地优势互补地发展,亦有助共同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爭力。 今年四月,行政长官和广东省省长在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为粤港合作提供了六大清晰的定位,包括特区政府和广东共同推动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新经济区域;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三角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等。 这些定位能让两地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爭,並且与国家发改委公佈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一脉相承。我们希望以上的內容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能相应地推出一些政策,让粤港合作得以更进一步、更上层楼、更有成效。
结语 在过去三十年,香港有幸参与国家的改革与开放,港资企业在广东及其他省份亦作出了大量的投资,製造大量就业。粤港经济合作亦已经建立了非常稳固的基础,交流日趋紧密,至近年內地的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过程中香港亦成功发展了本地的服务业。 今后三十年,我们会从两个层面加强融入內地经济,发挥香港作用。在区域层面,我们会透过现行例如泛珠、粤港、深港合作等机制,务实地推进各个项目,同时优化香港的经济结构,抓紧国家增加对外开放的机遇,与周边省市作出互利共贏的部署,联手迎接国际竞爭。 在国家层面,我们会加强与有关部委的联繫,配合国家擬订「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发挥香港在內地的重要桥樑角色,继续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区內重要经济体系的定位,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作为国家六十一岁生日的一份贺礼。 多谢大家。 完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