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就余若薇议员对《二○一○年拨款条例草案》动议修正案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今日(四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余若薇议员对《二○一○年拨款条例草案》动议修正案致辞时的发言全文: 主席: 关於个人薪酬的问题,財政司司长及陈家强局长已处理了,所以我主要不是回应有关薪酬方面,而是谈谈政制方面的事宜。 余若薇议员刚才提到「交白卷」,我以前在议会尝试过这样向大家解释──「白卷」是这样的、是白纸一张。但人大常委会二○○七年的《决定》是「白纸黑字」写明香港可以在二○一七年普选產生行政长官,隨后可以在二○二○年普选產生全体立法会议员。这个普选时间表是千真万確的,也是香港在过去数十年,不论是九七年以前或九七年以后的政府都未能爭取到的。 第三任行政长官在二○○七年上任后,第三届特区政府在十一天內发表《政制发展绿皮书》,然后经过数月的公眾諮询后,政府在二○○七年年底向人大常委会提交报告,中央经考虑后定出普选时间表。这是非常关键及重要的里程碑,是继《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了香港的立法会议员经由选举產生,行政长官经由本地諮询或选举產生;在一九九○年,中央回应了香港的意见,定出最终普选目標並写进《基本法》;之后,在二○○七年,有了一个確实的普选时间表。 第二方面我要回应的是,余若薇议员多年来都非常关心政制发展的事宜,我记得她在二○○五年时曾表示,如果由区议员互选產生多六位立法会议员,到底要以怎样的形式来互选──「全票制」、多票者胜出,抑或「比例代表制」? 我亦牢记着余若薇议员和其他议员当年发表的意见。有关去年十一月十八日发表的《二零一二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產生办法諮询文件》,亦再有人提到究竟是「全票制」抑或「比例代表制」?因此,在上星期发表的二○一二年政改方案中,我们明確了经由民选区议员互选產生的那六位立法会议员是以「比例代表制」的方式產生。 我知道余若薇议员认为这是不足够的。但我特別提出这点,是因为我要向议会表明,特区政府一直非常留意並珍惜议会中不同党派及独立议员的意见。我们在政制方面所走的每一步,都会因应大家的意见来表达和提出一些实质的建议。 因此,今次二○一二年政改方案有关立法会的组成──由六十席增加至七十席──当中有三十五席將会由直选產生;有六席是透过地区间选產生,亦即是有接近六成的议席是经由地区直选或间选產生。如果再加上功能界別內以「一人一票」的方式產生的专业界別代表,包括那些票数的话,二○一二年政改方案当中的民主成分及对议会將来的民主走势是绝对有帮助的。 第三点我想谈的是,在过去数月有泛民主派的议员和其他的团体表示,可否找一位中央的代表出来,重申二○○七年所做的关於二○一七年、二○二○年的普选时间表是真確的。 大家可以看到,特区政府已確切地向中央反映这些意见,並且在反映后,在上星期,乔晓阳副秘书长代表人大重申这普选时间表是具权威的、有法律效力的、是毋庸置疑的。他並且指出普选大门已开,香港按照《基本法》再走宪制的「五部曲」,就可达至普选。 这说明了甚么道理呢?就是北京尊重香港的宪制角色,不会单方面为香港定出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的模式,以及订定二○二○年普选立法会的模式。北京容许香港內部產生一套模式,由特区政府提案,经由立法会三分二多数议员表决。当香港內部取得共识后,我们就把这套共识带往北京,由人大常委会按《基本法》备案或批准。 这「五部曲」其实是维护香港在高度自治下对政制发展的事宜拥有一定的「话事权」,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我们共同作出的努力,中央定出的这个普选时间表是真確的、是实在的。 我要讲的第四点,就是余若薇议员刚才以尊子的漫画讲「綑绑」──绑着一对手。我们现在看到一些跡象,是公、社两党希望继二○○五年后,再一次把二十多位泛民主派议员綑绑,希望可以否决二○一二年的政改方案。 但我想向大家说的是,如果再次以这样的綑绑式来否决,这並非香港之福。我们提出的二○一二年政改方案是確实具有民主成分的。虽然有人会认为民主成分「大」,亦有人会认为「细」,但不论大家认为是「大」或「细」,实质的民主成分是有六成的议席会经由地区直选或间选產生,这是毋庸置疑、不能否定的民主事实。 根据不同大学所作的民意调查,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市民希望立法会能够通过这方案;有近六成的市民支持把立法会议席的数目增加至七十席;而亦有近六成市民支持以区议员互选產生五个新增的功能界別议席。 所以,我认为市民期望的並不是像立法会议员今日在议会中所玩的这些把戏,而是希望议员们能够为香港社会做实事,能够通过二○一二年的方案,让我们的民主可以踏前一步。 主席,我谨此陈辞,反对这项修正案。 完 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