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词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於元朗信义中学毕业典礼致辞(只有中文)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出席元朗信义中学金禧校庆感恩崇拜暨第四十一届毕业典礼。以下为林瑞麟的致辞全文:

戴(浩辉)校监、陈(苑湫)校长、各位校董、老师、家长、同学、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元朗信义中学与你们分享学校金禧庆典的欢乐,以及出席你们的毕业礼。

     我着实很喜欢参加毕业礼,因为可以有机会来学校礼堂,看看画上羽毛球场界线的地板。这令我回想起在香港华仁中学读书时,每天的小息、午膳时都赶往羽毛球场「霸位」,与同学们练球。当年我在Form 1练习了一年,终於在Form 2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校际比赛,当年的心情很是兴奋。

     学校的礼堂又令我想起从前参加辩论队,每次到其他学校参加比赛,置身在礼堂中就会进入备战心態,心情也同样比较兴奋。

     学校礼堂亦令我想起当年参与学生会事务,要在校內、校外安排活动,提供一个训练我们做事的平台,有助我们后来在政府或在社会工作时如何处理问题。

     校长,我今天並不是如你所说的客套话 ──以「领导人」的身份到来。我是以一位弟兄、僕人的身份,学主的样式来到大家当中学习和分享。虽然今天我没有带洗脚的盘和毛巾,但这其实是我每天早上返工前做灵修时的心態,是神放我们在这个岗位上服侍神和我们的邻居 ─ 就是各位。

     校长和监督,对於元朗信义中学歷来有这么优异的成绩,我感到很兴奋。前几天我去参观过另一间中学,同是在屯门区的。那中学的校长告诉我,因为人口结构的转变,年青一代的人口减少,所以他们每年收生都面对挣扎。但是,校长,你们的教会、老师等多年来共同努力,使你们在正在收缩的市场中,每年申请报读的学生人数还不断递增,这说明你们多年来的努力卓有成效。

     另外,校监说多年来信义中学作育英才,为香港培育了很多人才。在台下我见到前任立法会议员狄志远,在台上则有陈荣濂区议员。我因为在政府工作,所以比较熟识这两位旧生,但我相信在过去的数十年,以及將来的数十年,信义中学仍会继续为香港作育英才。

     今年是二○○九年,自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至今刚好是十二年。当年我担任交接仪式统筹处处长,负责安排香港回归典礼。合指一算,今天中七毕业的同学在一九九七年时刚升读小二;今天中五毕业的同学则刚完成幼稚园课程。虽然当年大家年纪还小,但在过去十二年大家的成长过程中,香港所经歷的一切困难、逆境、顺境,我相信大家仍然歷歷在目。

     政府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七年期间作出安排,让香港得以顺利回归,並確保之后继续是一个繁荣、安定、自由、开放和尊重法治的社会。大家一定记得在你们成长期间,在一九九七年至二○○三年,香港经歷了一段比较艰难的日子,我们曾有亚洲金融风暴、禽流感和SARS。在那种情况下,香港的经济下滑,失业率一度上升至百分之八点五,房地產和股票市场亦大幅下调超过一半。

     在二○○三年至二○○八年期间,香港的经济重拾上升轨道,那五年的经济情况比较好。但今年正值大家毕业时,我们又遇到金融海啸。目前香港的失业率上攀至百分之五点三,而今年第一季的GDP则下调了百分之七点八,下调幅度较大。我们面对经常转变的时局,应该用怎样的心態去面对?我的建议很简单:香港人是很有能力、很有朝气,亦是很爭气的。香港实在是福地,多年来我们都能逆境求存、转危为机。

     贵校地处元朗区,令我想起通向深圳湾口岸的西部通路,在二○○七年启用时,是首个採用「一地两检」清关的管制站。实施「一地两检」標誌着特区与內地的合作关係更趋密切。二○○八年共有一千二百万人次进出深圳湾管制区;过关的车辆则有超过二百万架次。我与大家分享这些统计数字,是要让大家知道香港往往出现新的机遇。这些新的机遇来自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国家的改革开放。香港与內地於二○○三年七月签署了《內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係安排》(CEPA)。那是我们在一九九○年订立《基本法》时,没有人会想到会发生的。CEPA得以签订是因为在回归后,《基本法》容许香港可以继续其世界贸易组织(世贸)成员的身份,而在回归后数年,国家亦加入世贸成为成员。一个国家有两个世贸成员,使我们可以与內地签署自由贸易安排。就这样在二○○三至○八年期间,有了CEPA、「个人游」等安排,香港的经济可以从谷底復苏过来。我们於去年与內地签署了《內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係安排补充协议五》(CEPA V),今年我们刚签了CEPA补充协议六,这些安排有甚么重要性呢?就是可以让香港的专业服务及服务行业在內地,特別是广东省「先行先试」。这包括医生、律师、会计师等行业,所以各位同学在毕业后,如果考虑投身服务行业,將来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安排下,是会有机遇的。

     在今年一月,中央政府亦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名称虽然长,但它的精神很简单。我於一九七八年在港大毕业,从那时到现在,国家已经歷改革开放三十年,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长三角、珠三角等,已基本上完成工业化过程。这些地区在下一阶段,最重要是发展甚么呢?就是服务行业。香港的强项就正正是服务行业。

     所以神是很祝福香港的,每当我们有困难,就会有一番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如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安排,包括《规划纲要》、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香港现时很着重的服务行业就会从只有七百万人的香港市场逐步扩濶至珠三角高达五千万人的市场。

     我特別向大家讲讲我所负责的这些內地事务的政策,是因为我想鼓励今日毕业的同学,虽然香港眼前有些困难,但我们必须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正如校长所说:我们要有梦想。每个人毕业都会有一个梦想:完成中五、中七,继续升学应选修甚么?出来社会又做甚么工作?但是我很希望大家在谈梦想的时候,亦不要遗忘信义中学的老师和教牧们多年来与大家分享关於《圣经》中的讯息。

     今日我特別有几个《圣经》中的讯息与大家思量一下。在《旧约》《圣经》里有位阿伯拉罕,他年老时生了一个儿子,他唯一的儿子。神给他一个试炼,要求他把儿子向祂奉献为燔祭。阿伯拉罕信服神,他把儿子和一些柴枝背上山,但当他刚拿起刀准备將儿子献祭时,有天使阻止了他,阿伯拉罕举目观看,忽然有一头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阿伯拉罕便取了公羊,代替他的儿子献为燔祭。阿伯拉罕给那地方取名为「耶和华以勒」,就是「耶和华必预备」的意思。

     今日毕业,大家望向前景,可能会觉得有点迷惘。但是举目观看,耶和华必然会有预备。我们无论升学或將来工作,前路多是未能预见、未能预定、未能看透。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往往会最自然的心態就是尽量把它想通。但《圣经》也提醒我们,《箴言书》这样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我每天上班要处理很多大小事务,很多时有些事我会想不通,例如有时立法会的党派採取不相同的立场,有些要求我行「左」,有些要求我行「右」,那我该怎么办呢?单靠拉票,又未必每次都拉得足够。所以当我有想不通的问题时,我便会把档案放在一旁,把案头的《圣经》翻一翻,看看《圣经》,定一定神,进行祷告,然后就会有微小的声音在我的心里,告诉我应当行「左」抑或行「右」。

     校长,我相信信义中学的老师多年来都悉心教导各位同学,一如《箴言书》所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我在教导两位女儿也是用同样的心態。作为父母,我与太太的心態就是努力把女儿们当学的、当想的道理尽量授予她们。但我们不可以掌握她们的心,唯有神能够掌握她们的心。她们多思量《圣经》的章节,將这些章节存放於心中,那么她们在人生路上,就不会偏离神的教导。

     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经歷。我在一九七八年毕业,当时很想往外国深造。在七十年代的香港,来自环境普通的的家庭的子女要到外国深造是很艰难的,读一两年书动輒要十多二十万港元。当年我与我的女朋友 ─ 即现在我的太太 ─ 那时我还未结婚,我们经常思想一段章节,《雅各书》是这样说的:「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经过在毕业前大约一年的祷告,我之后加入了政府成为政务主任;再过了一年,政府亦派我前往牛津读书一年,而在起行之前我结婚了。我与太太最终真的有机会去到那地方,「作这事、作那事。」

     我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些甚么梦想,也不知道大家希望毕业后怎样升学,大家希望投身的行业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最后的信息,我想与大家谈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是到头来,人生匆匆几十个寒暑,最重要的梦想是甚么?《圣经》说:「你的財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我们在世为人,为着要养妻活儿、为口奔驰,我们要努力工作,亦要赚钱回家,这是我们责任的一部分。但是,出来做事之后,我们的心要清,要记得《圣经》的教导:「清心的人有福了,財宝在哪里,心也在那里。」

     最后,在《旧约》,阿伯拉罕举目观看,他看见了山羊;但我们《新约》年代的人,如福音书所讲,应该:「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发白了,可以收割了」。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位同学有一天可以像监督和牧师那样,全职侍奉教会、侍奉弟兄姊妹。但不论我们是已经有这个心,抑或准备职场来侍奉,我们每位信主的人都要举目向田观看,去为主收这些庄稼。

     对於已经信了主的同学,我今日有这个提醒。对於未信主的同学,我的提醒很简单:你有幸在信义中学接受教育,要紧记校长和老师的教导,將来在人生路上如果有任何困难,就要想起师长们和你分享《圣经》中的信息。届时,要找回这些信息,找回这些道理,人生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永远要有梦想。多谢大家。

二○○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