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於《基本法》研討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今早(四月二十五日)为纪念《基本法》颁佈十九周年研討会主礼,並以《「一国两制」下社会的和谐发展》为题致辞。研討会由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主办,政制及內地事务局赞助。以下为林瑞麟的致辞全文: Joseph(李宗德)、杨(耀忠)校长、Wilfred(王英伟)、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出席一年一度的《基本法》研討会,再次与大家聚首一堂。 今天设定的题目比较温馨,是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本来今年面对金融海啸,大家所想的都是以危机为主,而非以和谐优先。但多年来,特別是自回归以来,我们已面对过多次挑战,每次都能转危为机,亦能为香港、为国家开创一番新的事业。因此我们今天探討如何在《基本法》「一国两制」之下共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三方面的工作,以及在最新的政策层面上我们如果推动这些工作。大会派发的文件中已载有详细资料,因此我希望在这里只是点题,只谈谈当中的一些重点。 我想谈的三方面是:第一,香港在《基本法》「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如何推动区域合作的工作。第二,我们如何在区域合作和中央提供的政策基础上,再进一步建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第三,是在「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基础上,如何推动香港与台湾之间的关係,以及有关工作的发展。这三方面的政策,长远而言,对香港建立和谐社会是很重要的。 首先谈谈区域合作。我觉得香港是个十分特別的地方,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起码有两代人,从事各行各业的,包括专业人士和做生意的。四、五十年代流入的资金,使香港在六、七十年代得以进行工业化。香港经济自七十年代起飞,第一代的企业家推动了香港的工业化,香港经济的现代化。 然后由一九七八年开始,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四个现代化」政策下,第一代的企业家以及第二代,他们的继承人,共同见证了內地的工业化。在前后五、六十年间见证了两个工业化周期,这在歷史上、世界上是罕见的。一九七八年「四个现代化」开始时,香港正经歷生產成本过高的时期。记得在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八年,我正在港大修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当时要考虑毕业后在工商界和专业界服务,还是加入政府。香港是福地,正当香港有困难、有局限的时候,內地则开始开放,香港因而能参与珠三角和其他沿海地区的现代化和对外改革开放,亦承接了香港原有的基础。香港的工厂北移,大大扩阔了香港的生產总值,因为我们在內地的投资促使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今年是国家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刚刚过了三十年。二○○九年一月,中央发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使香港在过去三十年国家改革开放以及珠三角高度工业化的基础上,有另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现时香港本地生產总值中约九成是服务业,主要针对的是本港七百万人的市场。在座有很多是律师、会计师、医生等,你们都知道几百万人的市场不算很大,但几千万人的市场则称得上大。过去一年,我们与广东省政府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策划及策动向中央爭取签发《纲要》文件,意味着我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在內地大力拓展香港的服务业。 二○○三年,中央与香港签订《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CEPA)。时至今天,我们已签订了五份补充协议,亦快將在五月份签署第六份补充协议。根据去年签订的第五份补充协议,香港某些专业和服务行业可以在广东省「先行先试」,在广东省落实之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服务业拓展至其他外省。二○○八年的《CEPA补充协议五》,以及二○○九年初由中央发表的《纲要》文件,这两方面我们向中央爭取而得到的政策是可以「双剑合璧」的 — 未来香港的服务业就会不单止面向本地七百万人的市场,更可面向珠三角起码五千万人的市场,继而拓展至泛珠地区数以亿计人口的市场。 但是,大家亦要清楚明白,服务行业与开设工厂不同。工厂方面,一九七八年后,不少厂家由香港迁往深圳、东莞、珠三角等地,在当地兴建厂房、聘请工人,在买了原料、造了製成品后,便可以出口。但是从事服务业,人脉关係及对当地社会的认识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作好心理准备,推动香港服务业在內地拓展市场,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有成果,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谈了这么多由一九七八年到现在所发生的事,我想说的只是一个结论,就是在「一国两制」下,「两制」走得愈近,「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原则就愈强。这是互利双贏的方案,而中央为香港作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按照《基本法》的,是在《基本法》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让香港拓展经济和各方面的政策。因此,「两制」愈近,原则愈强,这是明確的结论。 接着我想谈谈服务业。现时香港的货柜和空运,在亚洲区內以至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但这世界是很自由的,各个地区都在发展中。例如,广州有白云机场,珠海和深圳亦各有机场;我们现时透过区域合作在做些甚么呢?香港在两、三年前已经与內地政府合作,香港机场管理局已注资珠海机场。近日的消息指现时珠海机场的生意不错,航班升降多了,机场的运作基本上可达至收支平衡,长远来说是有前景的。 香港亦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我们与深圳方面正商討建造连接深圳与香港机场的铁路,將来国际航班抵达香港后,旅客可以即时乘搭铁路往深圳,转乘內地的航班。我们刚於昨日前往广州和佛山,与当地省、市政府商量如何共建「一小时优质生活圈」。他们表示由现时至二○三○年,准备在广东省和珠三角地区兴建二十三条铁路。就此他们有与香港铁路公司商討,而香港铁路公司亦有参与兴建及管理深圳的其中一条铁路。那將来如何呢?將来航机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后,旅客如果乘搭地铁至西九龙,再由西九龙转往广州,我估计大约个多小时即可,因为我们现正准备兴建连接香港与广州的高速铁路,从西九龙出发,在四十八分钟內已经可以到达广州。我们亦在西九龙总站预留足够空间,並会仔细研究是否可以实施「一地两检」,方便香港市民及旅客。铁路在二○一四、二○一五年建成后,將来如果我们在傍晚时分前往广州开会,还可以吃完晚饭,之后在十时许、十一时便可回到香港,还可以在第二天出席早上的会议,会是挺方便的。將来如果你们想带亲友前往西九龙观赏最新的文化表演,不论是由纽约、伦敦请来的musical(音乐剧),或是从北京请来的京剧都可以,这就是「一小时优质生活圈」。
这些是与大家一鳞半爪地谈谈近日所见的情况。说回香港最重要的本项 — 金融服务业。虽然今年有金融海啸,但相对来说,香港的情况比较稳定,这是因为《基本法》给予香港「高度自治」,香港可以有自己的货幣和財政储备。现时,香港有超过五千亿港元的財政储备和约一万四千亿港元的外滙储备。因为香港的储备较丰厚,所以在面对金融海啸时,我们守得较稳妥。时至今日,香港没有一间银行倒闭或需要特区政府注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自满,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懈,拓展更多新的空间,发展好香港的金融行业。最近,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经过几年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商討、研究后,宣布了几项措施: 完 二○○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