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常任秘书长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常任秘书长罗智光一月十五日出席香港青年联会內地事务委员会与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青年委员会合办晚宴的致辞全文: 朱(鼎健)副主席、吴(熹安)副主任、朱(华)处长、各位嘉宾、各位香港青年联会以及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的朋友: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获邀出席香港青年联会內地事务委员会与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青年委员会合办的晚宴。屈指一算,再过十天便正式踏入牛年,这次晚宴除了给大家聚首一堂的机会外,也正好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同时展望未来,积极筹划一下未来的发展。 按照大会的安排,我今晚的讲题是「香港与內地的合作和联繫」。刚刚过去的二○○八年,亦是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年不仅是对国家或是香港,都是別具深层价值和意义的一年。
香港与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 作为国家的一部分,香港与內地一直有很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学术文化、跨境建设、贸易投资等等。香港更须依赖內地供应食物和食水及其他必需品。九七回归后这些联繫更进一步加强。自一九七八年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全年国內生產总值由一九七八年的3,600亿元人民幣增加至二○○七年的247,000亿元人民幣,年均增长约百分之十。改革发展初段,国家以低劳工、土地和资源成本吸引大量外来投资。当时香港因本地的生產成本不断上涨,以製造业为主的企业需要向外寻求发展机会。时值国家改革开放,吸引大量的香港企业家到內地投资,特別是到广东省珠三角等地。 內地改革开放一方面为香港提供了发展的歷史机遇,开拓了香港企业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大量来自香港的资金投入也积极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全速向前推进。到目前为止,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来投资者之一,有幸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及得益者。 香港作为亚太区多功能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我们具备了调配全球资源的基本条件,包括独特地理位置的优势、世界级的基础建设、居全国之首的经济规模以及多年来所建立的制度和国际化条件。这些有利因素能与国家独特的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善加利用和深化现有的联繫,会使这些优势更加突出,协同效应更加明显,使香港与內地的金融、商贸、物流、旅游和专业服务的互动关係更为成熟。
《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CEPA) CEPA的签署落实,是促进內地与香港经济融合的一个重要平台。自二○○四年实施以来,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透过不断磋商,分阶段加入更深、更广的开放措施,为香港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开拓內地市场。在货物贸易方面,所有香港生產的產品,只要符合双方商定的CEPA原產地规则,都可以享有零关税优惠进口內地。截至二○○八年年底,我们累积共批出超过四万份CEPA原產地证书,货品的出口总值超过160亿港元。服务贸易方面,已经发出超过二千张《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获发证明书的香港服务企业可以善用CEPA的优惠到內地投资有关服务行业。除了香港得益外,CEPA也为內地带来不少好处,例如可以把香港成为內地企业「走出去」的最佳跳板,加快內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继CEPA的主体文件在二○○三年签订后,双方已达成五份补充协议。最新的补充协议(即CEPA V)於二○○八年七月签署,並於二○○九年一月一日起实施。CEPA V在十七个服务领域內推行二十九项开放措施,包括现有的会议和展览、银行、建筑及相关工程、社会服务等服务领域,和两个新增的服务领域,分別是与採矿和勘探相关的服务。CEPA涵盖的服务领域数目由三十八个增至四十个。
粤港合作的发展 基於地域相连,粤港的合作来得自然,对双方都十分重要。香港一直是广东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地的进出口贸易额由一九九七年约340亿美元,大幅增加至二○○七年约1,400亿美元。截至二○○七年底,香港在广东直接投资累积超过1,200亿美元,在广东建立港资企业累计超过九万九千家,佔全省外资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 粤港两地早於一九八二年成立「跨境联络制度」携手解决双方关注的实务问题,包括打击跨界罪案和共同治理深圳河等。为配合两地在各方面的发展,特区政府在一九九八年与广东省政府成立「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就涉及粤港两地共同关心的课题,包括两地的交通基建、环境保护、经贸、旅游,以及人流物流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协调,促进两地的交往和沟通。 回顾过去,粤港合作从最初由民间特別是商界推动,到近年以政府牵头、民间积极参与的模式;从经贸交往,到大型基建、环保、创新科技、城市管理和涉及各种民生项目等全方位合作,粤港两地一直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东省先行先试措施 为进一步深化粤港经贸合作,香港与广东省政府在二○○八年公布以先行先试形式在广东试行二十五项开放和便利化措施,涵盖的领域包括会计、建筑及相关工程、医疗及牙医、人员提供与安排、旅游等。其中十七项在CEPA框架下实施,並已在二○○九年一月一日生效。广东省先行先试措施,將会为香港工商界和服务提供者在內地开拓商机,增加香港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可进一步加快两地经贸融合,促进两地经贸的长远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刚好在上星期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三角地区一直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地区。在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纲要》的编制和实施有重大意义。《纲要》肯定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支持粤港澳三地在中央有关部门指导下,扩大就合作事宜进行自主协商的范围。在这前提下,粤港加强合作日益重要。我们会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积极配合,与广东省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和共同商討下一步跟进工作。
泛珠地区的合作 除粤港合作外,香港亦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现代科技和资讯的进步,已促使区域性经济发展成为必然,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形成是推动香港与內地经济合作的一个大突破,大大扩展香港的经济腹地,增加商机,无论对物流、投资、专业服务、旅游等方面,均有积极推动的意义。在区域层面方面,这个组合对提升泛珠三角区的综合竞爭力和协调发展也有很大裨益。二○○四年第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选择在香港揭幕,反映出中央和內地对特区的支持和重视。 「9+2」政府自2004年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在各省区的共同努力下,区域合作在多方面都取得了成绩。为配合国家的政策,近年香港亦致力向在泛珠区域的港资企业推广產业升级、转移和转型。我们特別於2007年设立一个提供泛珠省区產业升级转移转型资讯的网站(www.gdeto.gov.hk),亦有组织经贸考察团到泛珠省区了解当地情况及探索投资机遇,以助港资企业开展业务。 香港现正通过多项大型基建工程,积极打通与珠三角以至泛珠三角的交通联繫。港珠澳大桥的落实、广深港高速铁路的规划、香港机场和深圳机场以铁路接驳的构思以及莲塘香园围口岸的建设等,都有助加强人流、物流、货流,对整个地域的生產力和互补能力,大大提升。 作爲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特区重点推动內地(包泛珠区域)与香港在金融服务上的合作。除了特区政府官员带领金融业界前往各省市考察外,特区政府亦积极参与和举办金融服务论坛和投资贸易洽谈会,致力加强与泛珠各地的金融合作。自泛珠合作於二○○四年六月开展以来,在港上市的泛珠省区企业由七十一家增至二○○七年年底的一百一十一家,增长超过百分之五十六。我们期望未来可以有更多泛珠企业,利用特区的资本市场融资,以支援业务发展,並走向国际市场。
二○一○上海世博 二○○八年国家在北京主办奥运会以及残奥会,获得空前成功。香港作为马术比赛协办城市,也分享到这份光荣。另一个万眾期待的项目就是將於二○一○年五月至十月在上海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是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承蒙国家的邀请,香港將以主办国的特区身分参与这项盛事,我们认为这项盛事是宣传香港作为优质生活和具创意城市的大好机会。?我们计画的参展活动,包括在中国馆区內自建一个以「无限城市-香港」为主题的香港馆;以智能卡的应用为主题,参加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展览;以及筹办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香港周」,巡游和文化表演等。
面对挑战
四川大地震 二○○八年亦为中国留下伤痛的痕跡。五月十二日在四川省发生的强烈地震,令几十万的同胞受灾。香港社会及市民都非常关心,隨即动员参与抗震救灾。在数星期內,香港社会各方面的机构已筹集超过20亿港元的款项参与救灾工作。香港立法会也即时通过拨款3亿5000万港元作为救灾之用。香港消防处、衞生部门、飞行服务队以及其他部门分別派出同事到四川参与救灾工作。 在灾情基本稳定下来后,大家接著关心重建的工作。行政长官与香港立法会分別在六月底七月初到四川访问,关心灾情及灾后重建的工作起动。香港市民和各界对四川灾民的关怀和对协助重建的热诚一直没有改变,诚意希望儘快为灾民提供所需的服务和支援,並为他们恢復正常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特区政府在七月获立法会拨款20亿港元,设立四川重建基金,並於十月在成都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安排,確认特区参与援建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安排,以及確定特区政府参与的首阶段二十个援建项目。 另外,在审议非政府机构灾后重建拨款申请上,在二○○八年十二月已有首阶段获批的资助项目成功批出。当中涵盖教育、医疗、肢体及心理康復、培训计划等范畴,既有硬件的建设,也有香港非政府机构擅长的软件服务。涉及的资助总额超过8,700万港元。我们亦初步审视了其他非政府组织的申请,当中不乏一些符合四川重建整体规划的建议。资源许可和完成相关程序后,我们希望日后能继续批出一些项目,让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为四川同胞继续送上关爱。
金融海啸 由美国次按问题所衍生的金融海啸,席捲全球,世界各国都被波及。在內地经营的港商,除了要面对金融危机外,他们还要面对內地经营环境的最新转变,例如人民幣匯率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经济放缓、欧美回收个別中国製產品事件及银行收紧融资等,无一不为港商带来衝击。 香港特区政府已留意到这个情况,致力透过不同途径协助港商。內地政府非常关注这些问题並已提出多项措施,针对性地协助企业渡过近期发生的问题,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和提高各种產品出口退税率等。面对世界经济的转变,未来港商將面对更多不同的挑战,但凭着各省区的独特条件,透过优势互补,我们相信各企业必能共同渡过种种挑战,抓住机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持续发展。
总结 香港与国家的关係进入了新阶段,香港与內地在经济融合方面不断加快步伐,粤港合作登上新的台阶,合作的领域也迈向多元化。香港会在国家制订「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积极提出意见,务使香港在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现阶段,政制及內地事务局与主要负责「十二五」规划协调工作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立了直接的工作关係。政制及內地事务局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协调各相关政策局的工作,並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和其他內地相关部委的联繫,进一步推展有关工作。 二○○八年发生在中国的大事吸引了全球目光,一场突发的特大地震,让世界看到中国人守望相助的精神;一届圆满的体育盛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充沛的活力;一次完美的航天之旅,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智慧和进步。二○○九年是建国六十年,我衷心祝愿国家继续稳步向前,香港与內地的合作更上一层楼,为人民带来福祉。我更诚意祝福四川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能顺利完成,灾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最后,我想藉此机会向大家拜一个早年,恭祝大家新年进步,事事如意。多谢各位! 完 二○○九年一月十五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