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谈香港与內地经贸合作(只有中文)(附图) |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今日(四月二十二日)出席九龙城工商业联会午餐讲座,谈「香港与內地经贸合作的前景」。以下是他的演辞重点: 感谢「香港九龙城工商业联会」邀请出席专题午餐讲座,交流分享香港与內地在经贸合作方面的前景。
国家经济实力富强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过去三十年,自一九七八年推行「四个现代化」,落实改革开放为国策以来,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並以几何级数增长,本地生產总值(GDP)由一九七八年的三千六百四十五亿元增长至二○○七年的二十四万七千亿元,增加了六十八倍;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至二○○七年的两万一千亿美元。 目前,中国已经晋身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系,仅次於美国、日本和德国,跟第三位的德国经济规模只相差百分之零点三。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估计,本地生產总值(GDP)未来数年將每年平均增加百分之七点五,相信中国很快便可晋升为全球第三位的经济强国。 香港工商界一直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自八十年代初起,港商在內地大量设厂,至今已在广东建立了接近十万家企业,聘用员工约一千万人。实际利用港商直接投资约一千二百亿美元。香港与內地经济的迅速融合,不仅协助带动內地快速经济发展,也为自身发展闯开新出路。 香港在短短数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及世界上重要的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而国家经济发展亦跨出了一大步,晋升至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系。 然而,面对国际多变的形势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庞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幣持续升值、保护生態环境的压力、国內国外对產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等,国家也须不断调整政策,迎接新挑战。
港商在內地发展所面对的挑战 其中,內地自二○○六年底起不断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可谓对在內地发展的港商带来严峻的影响。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的任务之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產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和禁止类的產品、缩减进口保税的优惠待遇、和禁止新批东部加工贸易企业等措施,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控制「两高一资」。 內地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加上两税合一和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人民幣升值、工资物价上涨、生產成本上升和美国经济疲弱等等形势变化,对在珠三角设厂的港商构成压力。 特区政府就此一直与业界紧密合作,向中央政府转达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香港经济和港商的影响,我们也得到中央政府的积极回应,例如容许加工贸易企业不需要一定以现金支付台账保证金,可以银行保函代替。 此外,特区政府各驻內地办事处也积极协助港商取得在內地营商的资料,特別是有关新法规和政策的资料(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和《劳动合同法》,以及一些与进出口退税和內地加工贸易相关的新安排等),並协助就他们关注的事宜向內地相关部门反映。
升级转型--清洁生產 儘管如此,面对国家调整產业结构的整体大方向,我鼓励各商家应做好准备,积极考虑升级、转型和转移。对那些需要改善生產过程,以满足当局环保要求的港商,可考虑参加由生產力促进局所推行的清洁生產计划。这个计划是由特区政府透过生產力促进局提供財政及技术上支持,协助及鼓励在珠三角设厂的港商採用清洁生產技术及工序,减少排放、节省能源及提高能源效益。企业透过这个计划,更可提升竞爭力和企业形象,配合內地產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方针。
区域协调发展--產业转移 此外,国家目前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亦为港商带来新的机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內地经济发展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先有八十年代广东和华南地带的带头发展,继而在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长三角。发展至今,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已具相当规模。相对而言,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 好像广州市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在二○○七年的生產总值,就已经超越一些位於中西部的省份,如青海、甘肃、陕西等。因此,国家提出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特別提出產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广东省亦鼓励港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以达到优化產业结构,协调各区发展。 特区政府十分鼓励各位在广东设厂的商家积极考虑,在省內转移,或到周边省份发展。各驻內地办事处一直积极为在內地投资的港商开拓商机,举办了一连串的座谈会、讲座、展览和考察团等。 在去年十一月,我们在香港举办了「推动泛珠港资企业升级转型和转移研討会」,得到泛珠各省区有关领导出席,与港商有直接交流討论机会。驻粤办和驻成都办亦在其网站上设立专页,介绍泛珠各省区的营商环境情况和投资机会。 特区政府也曾组织工商界,前往考察湖南郴州和江西赣州等港商感兴趣的產业转移城市。此外,各位商家亦应尽量利用泛珠各省区的特有区位和资源优势,就地取材,把握更多新的发展机会,例如发展中药、物流等。我们在以后,会继续积极帮助香港工商界,发掘內地新的投资发展机会,我亦希望各港商可珍惜当前机会,把握时机,开闯一片新天地。
在广东发展服务业 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倡议优化產业结构的前题下,在內地发展服务业大有可为,特別是毗邻香港的广东省,近年在着力发展高新科技和高增值工业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服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製造业大量迁往珠三角和广东省。隨着广东省不断优化產业结构,增加生產附加值,对生產性服务业的量与质的需求亦大幅增加。 而香港的服务业发展蓬勃,整体服务业佔全港的本地生產总值(GDP)超过百分之九十,在各主要服务行业中,以金融、保险、地產及商用服务业增长最快;以绝对价值计算,整个服务业中最大的行业则是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CEPA)自开展至今,不断进行深化,尤其是在推动服务业方面,享受优惠待遇的服务行业自今年一月一日起已扩展至三十八个,並且更推出多项以广东为试点的开放措施,包括会展服务、文娱服务和安老服务等。 粤港双方在去年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亦同意共同爭取简化服务业在广东的审批手续,促进两地的服务合作和发展。因此,香港服务业在广东发展大有可为。香港的服务业界,应好好把握广东对高端服务业的热切需求,瞄准目前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的契机,爭取在广东开业和扩大发展。 总括而言,国家自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年,经济发展蓬勃,对香港来说,无论是在珠三角发展的港商,或是香港的服务业,现时正面对一个很大的契机。从目前阶段前瞻,港商在三个方面的发展至为重要: (一)在珠三角投资设厂的港商,必须积极考虑升级及转型; (二)顺应国家推行区域协调发展,港商在內地,特別是泛珠省区,如江西,湖南及广西,可觅得合適的转移基地;和 (三)香港的服务业在內地,特別是广东大有可为,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定可大展拳脚。 我鼓励香港各界好好把握目前的机遇,大力在广东和周边省份拓展业务,为香港创下更多奇蹟。多谢各位。 完 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出席香港九龙城工商业联会午餐会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今日(四月二十二日)於香港九龙城工商业联会午餐会上就「香港与內地经贸合作的前景」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