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今日(十月十二日)下午在广州回应传媒提问的谈话全文: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广州这里有机会跟大家说几句。我知道大家都关心近日的情况,我先说一些关於政改的事,然后苏(锦樑)局长会说几句关於经济,然后有五个商会及专业联盟的代表都会和大家说几句。

  我首先要说的是,现时有些学界的声明,指特区政府没有將社会各界的意见向中央政府充分反映。第一,这是与客观事实不符;第二,亦是不公道的说法。大家都记得在五个月的首轮諮询中,我们会见了许多团体,包括学联(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的代表——是律政司司长和他们见面的。我们所收到的十多万份意见书,都是全数公开及交给中央,当中包括有真普联(真普选联盟)的「三轨制」、「公民提名」等,很多意见——不论在主体报告或是夹附的意见——都如实地、全面地公开及交代了。学界的朋友只要翻阅有关的报告內容,就知道特区政府有充分反映全面的意见。

  第二,在五个月的諮询期间,於今年四月经过行政长官的安排下,立法会的议员——包括民主派的议员——到上海和负责政改的三位中央主任直接沟通会面。大家都知道,就该次会面特区政府亦应民主派(议员)的要求,特別安排了一次专场——有个多两个小时——给民主派朋友充分表达意见。

  (第三,)即使諮询期完结后,在人大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决定前,张晓明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別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亦分批与泛民主派的议员见过面。席间,他们提交一份由他们撰写的,他们叫「the minority report」,即民主派另外的政改諮询报告,当面交给了张主任,张主任亦承诺会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参考。

  (第四,)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於)八月三十一日作决定前,李飞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兼香港特別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亦在深圳举行了三场座谈会,广泛邀请了香港社会各界,大家都见到有民主派、学界的朋友被邀请。

  所以我相信中央和特区政府在过往大半年,甚至在去年暑假行政长官在礼宾府的晚宴开始,政改的各种议题,包括「公民提名」、「三轨制」等的建议,有充分的聆听、充分的回应、充分的归纳及充分地向中央表达。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八月三十一日的《决定》亦都开宗明义地说,他们是有看到行政长官根据「(政改)第一步曲」所交的报告的意见,同时亦考虑了社会各界、其他很多的意见才作出该决定。这是第一点我想回应的。

  第二点我想回应的是,在学界的声明中,我注意到特別是要爭取平等的权利。我觉得提出这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香港这个自由多元的社会,平等的权利——特別是平等机会等,是需要大家都尊重及大家都追求。但在追求平等权利的同时,我们要尊重其他市民都是有同样平等权利。我们在追求民主的平等权利时,亦要尊重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市民平等使用道路的权利。若我们其身不正时,怎能以理服人呢?我留意到,佔领各道路的日子已经超过两个星期,我相信同学们是时候好好地想想下一步该怎样走、怎样才是香港长远和整体的利益。毕竟他们还是年轻,香港的未来亦在他们手上,香港的未来是决定在他们一剎那、一念间怎样进和退,希望他们都能够有这个智慧、有这个承担。

记者:局长,请问学联已经向政府开出了对话的条件,例如要求政府就(发放)催泪弹道歉,或落实普选的时间表,政府会否接纳他们这些要求﹖与学联有没有机会重启对话?何时可以重启对话?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我认为政制发展是全社会都要参与和关心的议题。在过去十多年,我已第三次处理政改这事,我们的方法都是面对社会各界、面向全社会,而不是单一的界別。接下来的工作,我认为必须按宪制和法律程序办事。既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八月三十一日已颁布有关的《决定》,特区政府有宪制责任进行「第三步曲」的工作。前一阵子,政务司司长因应外围的形势,我们暂时搁置了第二轮的具体方案的諮询,相信现在是时候政府內部重新考虑何时推出第二轮的諮询。我们在甚么环境下可以推出,以及推出时有何实质內容,正如刚才有(商界)会长说,仍然可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下寻求最大的空间。

  我举数个例子。第一个是关乎(《基本法》)附件一的修订。过去我们也收到很多意见,(问)可否在提名程序上容许更多不同意见的人参选呢?可否有一个正式的方式让他们的政见可以充分向市民表达﹖而市民也可以充分將他们对各个参选人的看法和倾向,透过比较正式的渠道回馈予提名委员会,令提名委员会在作出提名程序时,可以充分顾及市民对各个参选人的选择呢?这是第一方面。

  另外有两方面是在本地立法层面的。我们听到了不少(意见),刚才也有会长提及,就是提名委员会的组成,在人大常委的《决定》下,在本地立法层面上又有没有空间(修改)呢﹖特別是现有三十八个界別分组,是否可以有一些新的界別分组(加入)呢﹖我们在首轮諮询也提及青年界別分组,这是其中一个。既然青年人对未来有很多诉求和愿望,我相信是时候让青年人在提名委员会的组成都可以有更大的权利、有更大的承担。

  第三方面是关於一人一票普选的阶段。过去也有(意见)提到,是否要有相对多数还是绝对多数(票)呢?如果是绝对多数的话,那么有效票和无效票的处理是怎样呢﹖可不可以通过大家多思考,可否回应到社会上对这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的朋友,令市民可以在行使选择权之余,可以表达对一些候选人的不接纳或者不能够认同的意见,这又怎样透过选票来表达等等。这些我们內部会继续思考。在符合《基本法》,在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及符合我们选举制度一向的传统做法下,我相信仍然都有很多空间。

  换言之,我相信由现在开始,我们不再处理单一界別或单一方面的诉求。我相信是时候我们开放予全社会参与和討论。第二轮的諮询是欢迎社会各界,包括学界朋友的参与,我相信这才是比较正確的做法。

记者:会否就「佔中」事件与学联……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我相信佔领道路的事件,经过两个多星期以后,社会上是时候大家聚焦来处理。在星期四晚上,林郑月娥司长(政务司司长)的声明也说得很清楚,政改归政改,「佔中」归「佔中」,政府会分开处理。刚才多位会长和社会各界过去数天都充分表达他们对「佔中」的看法,我相信是时候同学们看清楚前面的路应怎样走。

记者:……在於他们想和司长或局长去对话,亦愿意看看可不可以政府开出「公民广场」、东翼前地,令他们可以再让路出来,有没有这样的討论空间?亦想问《人民日报》海外版首次將「佔中」写为动乱,这个会否影响政府对「佔中」的取態?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星期四晚,(政务司)司长的声明亦表达了我们无奈和失望的感受,在「佔中」的佔领街头(行动)开始没多久,(政务司)司长和我都一直在背后有跟民主派议员和很多有心的中间人、大学校长等联络,希望寻求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的感觉是「龙门」不断地被搬,早、午、晚都有不同的诉求。当同一个团体,A君说完之后,B君又有另一种讲法。之后,就算我们有一些初步的共识,得来的答案都是说,「我只可以代表自己,代表不了其他所有人或团体。」在这种情况之下,希望大家都理解,特区政府没有办法在这些环境之下展开任何有意义的对话。

  刚才我说,我们觉得比较正道的做法是应该回到我们的宪制程序,我们要推行「第三步曲」,我们面向全社会各界有一个广泛諮询,就具体怎样落实二〇一七年一人一票普选行政长官,面对社会全部各个不同团体,包括学界的朋友,我们都是欢迎的,我希望大家都是回到这个机制里。香港成功是因为我们有法律、有制度、有机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是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我相信现在社会上差不多已经到了一个境界是,仍然在堵塞道路的示威人士真是要停一停、想一想,是否在进与退之间要有一个智慧和承担。

记者:想问有关《人民日报》將他们定性为动乱和今日会不会见张德江?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先答你第二条问题,因为很容易,你们见到有多少人,我们就见到有多少人。就《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不论哪方面的传媒,特別是署名文章,我们一贯都不会作出一些具体的评论。不论用甚么形容字眼——各人有自己喜好的字眼,但实况好像刚才苏(锦樑)局长和多位商会(代表),和刚才我在里面吃饭时,有很多中小企的代表,有迪士尼乐园的代表,有很多做旅游业的,做商铺的,都是叫苦连天。我相信香港社会最珍贵的,就是即使我们有不同意见,我们其实是不需要分黄色,不需要分蓝色,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团结的香港。我希望大家都回到一直以来我们崇尚的互相尊重、多元的社会,有甚么不行就谈到行。我们谈话的地方不是在广场,我们谈话的地方要在会议室,要面对面有很多的谈话。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继续用这个態度,让香港有一条出路,让我们不会在追求有更好明天的一群青年人里,葬送了香港未来的前途,这是我对他们的寄望。

2014年10月1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