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讲词

border image
政制事务局局长出席扶轮八社联合例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九月四日出席扶轮八社联合例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我很多谢Sam (王振声先生),多谢总监(黄少开先生)、各位扶轮社的社友,邀请我今晚和大家聚一聚。我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也有机会与八个扶轮社的社友交流。去年是跟大家谈香港的经济发展前景,大家在各行各业和不同的专业,有哪些方面要关心。今日我想將整体讲话的调子调较一下。我想跟大家谈谈香港的经济转型和政治前景。

我有三个讯息与大家分享:

第一,香港的经济转型需要持续,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努力。

第二,政府会继续发展一个政治委任局长、副局长(和局长助理)的制度,大家需要关心,有些朋友需要参与。

第三,香港会落实普选,这发展会影响在座各位切身的利益,必须关注。

  我先谈谈经济转型的问题。在座各位来自商界或从事不同的专业。大家都知道,自从国家搞四个现代化,香港有新的发展空间。过去二十多年,香港绝大部分的工厂都迁移到珠三角,时至今日,单是在珠三角,我们的八万间工厂和公司,所聘请的人数已经有一千一百万。一千一百万,相当於香港劳动人口的三倍,香港的劳动人口大约有三百五十万,那即是有四倍的人为香港赚钱。所以在过去二十多年,虽然香港经济曾经大起大落,香港依然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发达、最蓬勃的经济体系。现时我们的服务业在本地生產总值(GDP)中已佔百分之九十。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的经济由一个高度生產製造业的基础,可以转变得这样快和顺利,变成以服务行业为主调。香港確实是一块福地,得天独厚。因为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有四个现代化,刚巧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的地皮和工资昂贵,香港的製造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极限,我们需要有新的突破。

  到了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香港的服务业已达到在GDP中佔了百分之九十,开始「平顶」时,我们就有新的机遇。

新的机遇从何而来?因为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而我们在《基本法》之下,香港可以继续保留WTO成员的身份,让我们作为一个特別行政区,可以与中央签订一项自由贸易协议,即大家熟悉的《內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

  时至今日CEPA的成效到底有多大呢?过去两、三年,我们的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內地市场,单是关税我们就省下超过五十亿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总算是一个开始。而服务行业的公司及专业人士准备到內地经营,向工业贸易署申请牌照作为服务提供者,办理服务行业的提供者的证明书,有关的申请现有千多宗,我们已批出九百多宗,数目也是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总算是一个开始。

二○○三年年中,温家宝总理访问香港的时候,中央与香港签订了CEPA。我认为,这协议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效果是改变了国际社会对香港经济前景的判断,因为香港是第一个与內地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经济体系,全世界都会对我们刮目相看,认为香港新的前景是其他亚洲区內经济体系所没有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

  香港祇有七百万人,其实是一个很细小的市场,有CEPA我们就有机会,不论大家是当律师、会计师、建筑师、工程师,经营旅行社或是酒店服务的,都有机会在內地拓展市场,理论上內地是一个有十三亿人的市场。十三亿人的市场,比起七百万人的市场大很多倍!

  不过,我们自己也要实际。香港的製造业迁移至珠三角后,可以有三倍的劳动人口帮助我们工作,但服务业我相信会难一些。在座很多位在香港都是从事服务行业、做专业的。服务行业讲求人脉关係、社会上的网络。我们在內地的城市、省市,不是「地头虫」,没有那么容易「开到挡」,但总要有个开始。我们要利用现时CEPA给予我们的一段时间捷足先登,要比欧美各国走得快,香港律师行、会计师行及其他专业和服务行业,要抓紧这个机遇。

  在过去两、三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跟进的工作。例如建筑师方面,我们与內地有一个互认协议(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结构工程师方面,也有一个互认协议;会计师方面,大家考专业试有些科目可以豁免。这些安排的每一步,我们都尽量做得细致。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实际,就算有了这些自由贸易协议的框架,在各行业中,我们可以做的事宜,也不一定会前程似锦。其实做任何行业也好,都需要努力做下去,才可以为自己的公司、同事、家人开创多些商机。大家过去数十年已经为香港建立了很好的基础,时至今日,趁在內地仍然有新的发展空间,我们便要去开拓这些市场,要佔一些「小山头」。如果不趁自己现在有资金、管理和专业方面比较超前的这个优势,就去建立这些据点,將来便更加困难。

特区政府知道內地幅员广阔,要找个地方去做並不容易。珠三角、北京、上海和其他沿海地区,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过去一年,我听到在座有朋友投资矿產,也有做地產的去了远一些的地方,到重庆市投资地產,前往丝绸之路投资酒店。

作为特区政府,最重要是与中央、省、市几个层面的政府做好有关的政策安排,让大家可以有一个环境去探索商机。每一笔的投资,如何经营新的生意,始终都要看大家。

  因为幅员广阔,我们与內地做这些经济合作都要比较谨慎。所以现在先做粤港合作,继而推广至泛珠三角,即珠江流域九个省、香港和澳门,我们称为「9+2」的合作。北京和上海我们也有据点,我们设有经济贸易办事处,我们都有做合作。但说回服务行业和专业,下一步我们再多做一些自由贸易的安排,可能会例如在广东省多设一些试点,继而推广到內地其他省份。

  所以大家要继续关心,因为要在香港养活七百万人並不容易。现在我们发展服务行业已经佔了GDP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已经接近极限,我们要继续掌握目前所有,但也不需要担心,只要我们努力,香港人都是能干的,一定可以继续保持香港的优势,作为国际航运、贸易、旅游和金融中心。特別是金融,我认为我们依然有足够条件继续做下去。但是世界越行越快,我们不可以墮后,每一日都要分秒必爭。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提一提的是,特区政府在七月底发表了一份諮询文件。该份文件指出,现时我们有十四位司长、局长,他们是任期五年一任的政治委任主要官员。这制度由二○○二年开始实行,主要官员要面对公眾,要辅助行政长官,支持他的施政,向香港社会问责,承担我们作为主要官员的责任。

  我们发觉,一个只有十四位主要官员的內阁,其实是很小的,全世界也没有这么细的政治班子。所以我们参考过例如加拿大、英国等地,在这些国家,他们也有两、三层的政治委任的部长,可以在议会內代表政府发言。

  所以我们现在建议,除了十四位司长、局长外,再增设一层副局长的职位,也加开第三层的局长助理。副局长可以在立法会內代表特区政府回答提问,处理立法、政策事宜。局长助理则可以多跟社会上不同的团体联络,例如扶轮社,以掌握社会上的脉搏,使我们在釐订政策时可以更全面。

  我们拋出这个方案,其实是有些长远的考虑。因为香港的选举制度会越来越开放,任何人担任行政长官,不论是由直选或是间选產生,作为政治领导人,只会越来越有需要和有必要向社会、市民负责。选举时所提出的政纲,向市民所作出的承诺,都要兑现。如果要兑现选举时所作出的承诺,就一定要有一个班子。

大家担任公司的总裁,要有一个班子才可以向董事会及股东负责。同样地,作为行政长官,也需要有一个班子协助他落实竞选的承诺和政纲。香港行这条路,只会越行越远,所以我们要在现阶段,先做好一个有两、三层的架构,以便將来选出的行政长官,不论是由直选或间选选出,也可以有一个班子去协助他/她。

  我们在二○○二年建立政治委任的制度,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个常任秘书长的制度。每个政策局在局长以下,也有最高层的公务员,他们是常任秘书长、副秘书长、首席助理秘书长。这些官员会永远存在,可以服务香港市民。政治领导层中,行政长官和司长、局长及他们將来的副手,五年一任可以转换;而常任秘书长及他们的同事则不会转换,这样我们便可以鱼与熊掌兼得。

  行政长官选出以后,便可提名和委任一个政治班子。香港需要一个长远可持续下去的行政体制,有了常任秘书长这个制度,便可永远持续下去。

  有些人会问,我们做这个些政治委任的制度,是否为友好政党度身订造,分享政权。照我看,在可以预见的將来,不同的政党也不会有太多人才供政府委任,因为他们会派出大部份的人才,在○七年的区议会选举和○八年的立法会选举中竞逐。

我们的態度是开放的。我们认为如果要组织一个好的政治班子,有政府背景的公务员同事、政党的人士、商界、专业界別的朋友、在大学当教授的、以及任职新闻界的,这些人士都可以加入政治班子。

香港现有的情况是,在立法会之內没有一个政党可以独大,没有一个政党可以佔超过一半的议席,因为我们有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在直选中大、小的党派都可以佔有席位,功能组別亦选出很多独立的候选人。

  既然香港不同的行业都可以在香港社会有「话事权」,我们要组织政治班子时,也同样要反映这些不同行业和架构所拥有的「话事权」,这样的政治班子才可以比较全面反映出香港社会的现况。

  第三个讯息是:普选有一天会落实的。这个问题在香港社会起码说了二十年,自从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后,在一九八五年立法局开始搞选举,都有討论。

  去年我们提出○七/○八年的政改方案,反对派作出了两个错误判断:第一,他们不支持將区议员加入选举委员会及加多一些立法会议席位的方案,扼杀了第二、第三梯队党员「上位」的机会。本来我们提出增加十个立法会议席,让大家在○八年竞逐的。

  第二方面,如果可以落实○七/○八的方案,我们便更有基础与中央探討落实最终达至普选目標的方向。

虽然错失了这个机会,特区政府不会光坐着不做事,所以我们推动策略发展委员会的工作。我们七月已经开始討论普选特首的模式,九月会討论立法会普选的模式。有几个问题现时开始研究,是关乎大家的切身利益的。

  选举委员会有八百个选举委员、三十八个界別分组。在座哪位是总商会、厂商会之类的公司成员?又或是专业界別,当律师、会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之类的?请举一举手。既然大部份都是,將来这就关乎大家的切身利益了。如果我们把选举委员会,改变成一个提名委员会,到底提名委员会有八百人、一千六百人或是几千人?这关乎大家切身的利益,也关乎行业的利益。

  亦有立法会议员建议提名委员会让六十位立法会议员去做,因为立法会已有足够的代表性。

无论是六十人的提名委员会抑或是增至五千人的提名委员会,现时都有人建议。未来几年,这件事要有很充分的討论,要有一个「定夺」的,所以大家要关心。

  九月我们开始討论立法会的组成,其中一个最关键的议题是三十个功能组別的议席怎样「变身」。

有人说,不如设一个上议院,將功能组別放进去;有人说,不如由功能组別提名候选人,让市民一人一票去选;也有人说將三十个功能组別取消,全部转为地区直选。

要解决这问题是一个挑战,並不容易,特別是要功能界別的议员表决,取消自己代表的界別。

如果与功能界別的议员和团体没有建立共识,这是难以成事的,因为六十位议员中,起码要有四十票支持才可以成事。怎样计算也好,地区的议员和功能界別的议员都要合作,才可以推动政制发展向前。

  不过,普选的最终目標在《基本法》內已有规定了,中央和特区政府都有决心去落实的。我们在二○○七年会將策略发展委员会的討论作总结,在香港发一份报告,並向北京提交。

这份报告会成为二○○七至二○一二年之间,第三任行政长官处理政制发展议题的基础。所以我要强调这个信息:政制发展这个议题,如何落实普选,大家都要关心,因为这关乎不同行业和阶层的利益;需要大家积极参与,我们才可以办得成。

  最后作一个总结。我所谈到的三个信息,互相之间有没有连贯呢?答案是一定有。香港如何搞好选举制度,如何搞好主要官员及副手的委任制度,均会影响不同行业和香港整体经济的前景;甚么人出任行政长官、政治委任的官员和立法会议员,都起关键性的影响。

  香港得天独厚,我们已经承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港五十多年的发展。九七回归之后,虽然有金融风暴,我们凭以往积累了的实力,带领香港渡过金融风暴、过了SARS。现时有了CEPA、自由行,香港的经济復苏了,但路怎样行下去,很视乎从政的领袖与商界、专业界的人士。

  所以政治和经济,说到底,是很有连带关係的。世事无绝对,香港过去数十年,已经是得天独厚,有很优厚的条件让我们发展,所以未来几年仍有机遇,落实CEPA,在內地多些发展市场;香港內部可以多探討如何落实普选的模式,如何开创更多参政空间。

  在座各位个人和各行业的代表,你们在扶轮社都要关心,因为香港多年来的成功,真的要齐心协力,方可达至。今日和大家分享这三个信息,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关心与支持。多谢大家。



二○○六年九月四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