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新聞公報

border image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今日(六月二十一日)下午在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局長,可否回應有關新班子﹖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關於新班子,或者我先說兩句。其實早前我已稍作回應,不過我也說一兩點。

  第一,今次公布新班子當然是依照《基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五款行政長官提名、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任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是符合《基本法》的要求。至於班子的個別人選,我只可以說不少是多年和我有合作的,特別是從政務官轉來的同事,都是合作多年,在以往崗位都可以說是合作無間。特別對我的接任人聶德權先生,他應該是一九八六年加入政府,我在大學時已經認識他,他是當時社會科學系的學生會會長,當年在大學已經很「威」。他在八六年開始出任政務官,做了很多位置,有不少時間在駐京辦(香港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擔任副主任,亦有一段時間是署任主任,所以他對內地的情況相當了解。他在出任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之前是新聞處處長,因為工作關係,跟我有比較密切(的關係),特別是陪同特首到內地訪問。在政改期間,他作為新聞處處長亦有參與整個政改的過程,所以基於他這幾方面的經驗和參與,由他接手做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自己覺得是深慶得人,亦非常相信他可以在未來五年對職務所要求的工作能夠有所發揮。

  至於其他同事,我不會一一評論,但我自己很高興很多都是跟我一樣由政務官轉過來出任政治問責官員。就這一點,我想特別再說,我本身作為(前)政務官,其實轉過來擔任政治問責官員是需要勇氣和作出犧牲的,特別是對自己的家庭,以及從一個「鐵飯碗」的環境轉過來做政治問責官員,所以我特別對有此背景的同事轉過來,我覺得特別高興和值得尊敬。

記者:……今次新班子很多都是政務官出身,會否反而證明問責制不成功?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不應該將是否有公務員背景和政治委任制度有這樣的看法。政治委任制度的原意是要令出任這一層的主要官員能夠對社會民情、民意更加靈活,對所需要處理的政策,特別是在政治工作層面上,更加沒有包袱,更貼近民情。大家都知道在一個團隊中,如果純粹由「空降」的同事出任的話,會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不熟悉政府的運作,始終對整體管治有風險;但如果全部都是由公務員出任主要官員的話,視野可能會比較狹窄,未必照顧到社會其他方面。所以一個最好的政治委任制度,是要在社會上不同(界別),學術界、專業界和公務員當中都有一定的參與,各方面的比例不需要分多與少,最重要是願意出任問責官員的同事的經驗和背景,是否適合某一個崗位。對於今次班子,正如我在兩個星期前所說,我覺得很高興,並且充滿期望。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7年6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