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新聞公報

border image
立法會二十二題: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之間經濟合作的準備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周浩鼎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的書面答覆:
 
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涵蓋11個城市,總人口超過6 600萬。據報,大灣區在二○一五年的本地生產總值為11.2萬億港元,超過美國三藩市灣區兩倍。國務院總理在今年三月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有評論指出,大灣區發展規劃是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其中一個重要的區域性發展規劃,對本港未來長遠經濟發展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因此,香港政府應把握時機,做好各種規劃工作以配合未來大灣區發展,以及就大灣區規劃對本港經濟發展的影響作出前瞻性的探討。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當局表示會就香港在大灣區中的角色進行研究,當局會否根據研究結果,盡早制訂具體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在基建及專上教育課程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配合香港發揮該角色;如會,詳情及時間表為何;

(二)鑑於現時大灣區內城市分屬三種不同的司法制度和三個獨立的關稅區,而粵港兩地的航空網絡、貨櫃碼頭、機場建設等亦存在互相競爭的情況,政府有否計劃向中央人民政府、廣東省政府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設立恆常的溝通機制,以解決因該等情況而起的問題;政府有否計劃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議豁免或寬減跨境到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工作的港人在當地須繳付的個人所得稅;及

(三)鑑於有評論指出,現時粵港兩地之間的通關安排不夠順暢,例如每逢節日假期本港各陸路出入境管制站(管制站)及內地口岸均出現旅客需長時間輪候過關的情況(輪候時間往往超過一小時),而且現時各個管制站當中,只有落馬洲管制站全日24小時開放,對經常往返粵港兩地的人士造成不便,政府會否研究改善通關安排(例如增設更多全日24小時開放的管制站)?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現綜合回覆如下: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大灣區發展規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港澳專章》內提述的重要區域性發展規劃。就香港特區而言,大灣區發展規劃須反映及履行香港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的獨特功能定位,包括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並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以及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此外,「十三五」規劃亦支持香港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內地與港澳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走出去。
 
  香港特區不但是大灣區城市間最國際化的城市,更同時擁有「一國之利」、「兩制之便」,在大灣區當可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香港特區政府會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與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攜手協力,共同參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改委)牽頭的大灣區發展規劃工作。
 
  特區政府會繼續就大灣區發展規劃徵詢業界及相關委員會的意見,並向國家發改委作出全面反映,為其草擬大灣區發展規劃時,提供有用參考。例如,行政長官在今年四月下旬率領代表團到大灣區六個城市考察,代表團成員包括行政會議成員及策略發展委員會與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此外,行政長官剛於六月十四日主持了一場跨界別諮詢會,出席人士除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策略發展委員會及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外,更包括工商、金融和專業界別人士,及青年團體和智庫組織代表,亦有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代表等,進一步深入徵詢社會各界就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意見。業界和與會者一致認為,大灣區內城市應憑藉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優勢互補、協調發展,透過建立和發揮有效的合作機制,達至互惠共贏。持份者特別就如何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城市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以及香港如何在不同合作領域發揮獨特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調發展,共同走出去,提出不少具體建議,其中包括建議改善稅務制度,提升港人到內地工作的誘因,以及推行便利港人和車輛進入內地的措施等。

  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徵詢和吸納社會業界就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意見,並向國家發改委反映。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將在短期內提出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徵求意見稿,並將正式徵詢廣東省、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三地政府,屆時香港特區政府會通過各相關政策局,充分諮詢業界和諮詢委員會的意見。


2017年6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