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新聞公報

border image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今日(十月十二日)下午在廣州回應傳媒提問的談話全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在廣州這裏有機會跟大家說幾句。我知道大家都關心近日的情況,我先說一些關於政改的事,然後蘇(錦樑)局長會說幾句關於經濟,然後有五個商會及專業聯盟的代表都會和大家說幾句。

  我首先要說的是,現時有些學界的聲明,指特區政府沒有將社會各界的意見向中央政府充分反映。第一,這是與客觀事實不符;第二,亦是不公道的說法。大家都記得在五個月的首輪諮詢中,我們會見了許多團體,包括學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的代表——是律政司司長和他們見面的。我們所收到的十多萬份意見書,都是全數公開及交給中央,當中包括有真普聯(真普選聯盟)的「三軌制」、「公民提名」等,很多意見——不論在主體報告或是夾附的意見——都如實地、全面地公開及交代了。學界的朋友只要翻閱有關的報告內容,就知道特區政府有充分反映全面的意見。

  第二,在五個月的諮詢期間,於今年四月經過行政長官的安排下,立法會的議員——包括民主派的議員——到上海和負責政改的三位中央主任直接溝通會面。大家都知道,就該次會面特區政府亦應民主派(議員)的要求,特別安排了一次專場——有個多兩個小時——給民主派朋友充分表達意見。

  (第三,)即使諮詢期完結後,在人大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決定前,張曉明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亦分批與泛民主派的議員見過面。席間,他們提交一份由他們撰寫的,他們叫「the minority report」,即民主派另外的政改諮詢報告,當面交給了張主任,張主任亦承諾會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參考。

  (第四,)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八月三十一日作決定前,李飛主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亦在深圳舉行了三場座談會,廣泛邀請了香港社會各界,大家都見到有民主派、學界的朋友被邀請。

  所以我相信中央和特區政府在過往大半年,甚至在去年暑假行政長官在禮賓府的晚宴開始,政改的各種議題,包括「公民提名」、「三軌制」等的建議,有充分的聆聽、充分的回應、充分的歸納及充分地向中央表達。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八月三十一日的《決定》亦都開宗明義地說,他們是有看到行政長官根據「(政改)第一步曲」所交的報告的意見,同時亦考慮了社會各界、其他很多的意見才作出該決定。這是第一點我想回應的。

  第二點我想回應的是,在學界的聲明中,我注意到特別是要爭取平等的權利。我覺得提出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香港這個自由多元的社會,平等的權利——特別是平等機會等,是需要大家都尊重及大家都追求。但在追求平等權利的同時,我們要尊重其他市民都是有同樣平等權利。我們在追求民主的平等權利時,亦要尊重數以十萬計、甚至百萬計的市民平等使用道路的權利。若我們其身不正時,怎能以理服人呢?我留意到,佔領各道路的日子已經超過兩個星期,我相信同學們是時候好好地想想下一步該怎樣走、怎樣才是香港長遠和整體的利益。畢竟他們還是年輕,香港的未來亦在他們手上,香港的未來是決定在他們一剎那、一念間怎樣進和退,希望他們都能夠有這個智慧、有這個承擔。

記者:局長,請問學聯已經向政府開出了對話的條件,例如要求政府就(發放)催淚彈道歉,或落實普選的時間表,政府會否接納他們這些要求﹖與學聯有沒有機會重啟對話?何時可以重啟對話?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認為政制發展是全社會都要參與和關心的議題。在過去十多年,我已第三次處理政改這事,我們的方法都是面對社會各界、面向全社會,而不是單一的界別。接下來的工作,我認為必須按憲制和法律程序辦事。既然(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八月三十一日已頒布有關的《決定》,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進行「第三步曲」的工作。前一陣子,政務司司長因應外圍的形勢,我們暫時擱置了第二輪的具體方案的諮詢,相信現在是時候政府內部重新考慮何時推出第二輪的諮詢。我們在甚麼環境下可以推出,以及推出時有何實質內容,正如剛才有(商界)會長說,仍然可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下尋求最大的空間。

  我舉數個例子。第一個是關乎(《基本法》)附件一的修訂。過去我們也收到很多意見,(問)可否在提名程序上容許更多不同意見的人參選呢?可否有一個正式的方式讓他們的政見可以充分向市民表達﹖而市民也可以充分將他們對各個參選人的看法和傾向,透過比較正式的渠道回饋予提名委員會,令提名委員會在作出提名程序時,可以充分顧及市民對各個參選人的選擇呢?這是第一方面。

  另外有兩方面是在本地立法層面的。我們聽到了不少(意見),剛才也有會長提及,就是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在人大常委的《決定》下,在本地立法層面上又有沒有空間(修改)呢﹖特別是現有三十八個界別分組,是否可以有一些新的界別分組(加入)呢﹖我們在首輪諮詢也提及青年界別分組,這是其中一個。既然青年人對未來有很多訴求和願望,我相信是時候讓青年人在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都可以有更大的權利、有更大的承擔。

  第三方面是關於一人一票普選的階段。過去也有(意見)提到,是否要有相對多數還是絕對多數(票)呢?如果是絕對多數的話,那麼有效票和無效票的處理是怎樣呢﹖可不可以通過大家多思考,可否回應到社會上對這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的朋友,令市民可以在行使選擇權之餘,可以表達對一些候選人的不接納或者不能夠認同的意見,這又怎樣透過選票來表達等等。這些我們內部會繼續思考。在符合《基本法》,在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及符合我們選舉制度一向的傳統做法下,我相信仍然都有很多空間。

  換言之,我相信由現在開始,我們不再處理單一界別或單一方面的訴求。我相信是時候我們開放予全社會參與和討論。第二輪的諮詢是歡迎社會各界,包括學界朋友的參與,我相信這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

記者:會否就「佔中」事件與學聯……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相信佔領道路的事件,經過兩個多星期以後,社會上是時候大家聚焦來處理。在星期四晚上,林鄭月娥司長(政務司司長)的聲明也說得很清楚,政改歸政改,「佔中」歸「佔中」,政府會分開處理。剛才多位會長和社會各界過去數天都充分表達他們對「佔中」的看法,我相信是時候同學們看清楚前面的路應怎樣走。

記者:……在於他們想和司長或局長去對話,亦願意看看可不可以政府開出「公民廣場」、東翼前地,令他們可以再讓路出來,有沒有這樣的討論空間?亦想問《人民日報》海外版首次將「佔中」寫為動亂,這個會否影響政府對「佔中」的取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星期四晚,(政務司)司長的聲明亦表達了我們無奈和失望的感受,在「佔中」的佔領街頭(行動)開始沒多久,(政務司)司長和我都一直在背後有跟民主派議員和很多有心的中間人、大學校長等聯絡,希望尋求到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們的感覺是「龍門」不斷地被搬,早、午、晚都有不同的訴求。當同一個團體,A君說完之後,B君又有另一種講法。之後,就算我們有一些初步的共識,得來的答案都是說,「我只可以代表自己,代表不了其他所有人或團體。」在這種情況之下,希望大家都理解,特區政府沒有辦法在這些環境之下展開任何有意義的對話。

  剛才我說,我們覺得比較正道的做法是應該回到我們的憲制程序,我們要推行「第三步曲」,我們面向全社會各界有一個廣泛諮詢,就具體怎樣落實二〇一七年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面對社會全部各個不同團體,包括學界的朋友,我們都是歡迎的,我希望大家都是回到這個機制裏。香港成功是因為我們有法律、有制度、有機制,更加重要的是,我們是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我相信現在社會上差不多已經到了一個境界是,仍然在堵塞道路的示威人士真是要停一停、想一想,是否在進與退之間要有一個智慧和承擔。

記者:想問有關《人民日報》將他們定性為動亂和今日會不會見張德江?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先答你第二條問題,因為很容易,你們見到有多少人,我們就見到有多少人。就《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不論哪方面的傳媒,特別是署名文章,我們一貫都不會作出一些具體的評論。不論用甚麼形容字眼——各人有自己喜好的字眼,但實況好像剛才蘇(錦樑)局長和多位商會(代表),和剛才我在裏面吃飯時,有很多中小企的代表,有迪士尼樂園的代表,有很多做旅遊業的,做商鋪的,都是叫苦連天。我相信香港社會最珍貴的,就是即使我們有不同意見,我們其實是不需要分黃色,不需要分藍色,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團結的香港。我希望大家都回到一直以來我們崇尚的互相尊重、多元的社會,有甚麼不行就談到行。我們談話的地方不是在廣場,我們談話的地方要在會議室,要面對面有很多的談話。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夠繼續用這個態度,讓香港有一條出路,讓我們不會在追求有更好明天的一群青年人裏,葬送了香港未來的前途,這是我對他們的寄望。

2014年10月1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