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新聞公報

border image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在珠海與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附圖/附件)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今日(一月二十七日)出席「港珠合作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後,在珠海與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可否談談剛才會議的工作是怎樣嗎?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今天是香港和珠海的專責小組第一次會議,大家剛才都見證了我和珠海市市長簽署了雙方合作的備忘錄(見附件《關於加強港珠合作的意向書》)。在會議上,我們集中討論了香港和珠海在未來的合作方向和一些看法。總的來說,雙方對整個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管理等的發展交換了意見,歸納可以說是我們大家都認同有三方面的策略性意義。

  第一,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對未來香港、珠海以至粵港澳這個區域有很重要的策略性轉變。舉例來說,我們在會議上提到,現在由珠海市去香港的貨櫃碼頭或香港國際機場,如果走陸路的話大概要接近二百公里,時間可能要三、四個小時。但隨着港珠澳大橋落成後,來往這兩個地方,走陸路只是大概四十五至六十公里,時間大幅由四個小時左右,下降至四十五至七十五分鐘左右。大家都可以知道這個轉變,可以說是帶來一個很根本性的改變,對兩地的經貿、社會人員和雙方面的交流是一個很不同的改變,對生活模式也是很不同的改變,兩地人員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更多機會白天上班,晚上返回自己的居住的地方。加上現時水路的船,一日只有數班,所以陸路(交通)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我們亦討論到隨着港珠澳大橋落成,首先對雙方的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例如對香港方面來說,我們「落地」的地方是大嶼山,所以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到大嶼山的發展。剛才我們在會議上,發展局的同事亦交代了在大嶼山,我們除了基礎建設外,商住發展模式的初步構想是怎樣。珠海方面亦介紹了隨着港珠澳大橋的落成,他們對經貿的提升,進而到社會管理,甚至制度改革方面,都覺得香港可以多點幫忙。

  第二方面的區域性經濟發展策略方向是橫琴新區的建設。我們剛才也聽了橫琴新區的介紹,主要是橫琴產業是多元化,譬如在會上他們也提到,與前海比較,前海的地方沒有那麼大和前海是比較集中現代服務業,但橫琴是多元化的。我在會上也特別提出,如何可以更吸引香港人去工作、投資或生活在橫琴呢?現時橫琴邊境的模式叫做一線管人、二線管貨、一線放鬆、二線管住,但現時陸路一線方面,橫琴只是和澳門有一個通道,香港則未有,我在會上也提出可能未來其中一個探討方向是否在一線那兒,在港珠澳大橋下來以後,我們也可以有一個一線,即是放鬆的,只是管理人、貨就可以放鬆呢?那樣橫琴新區便更有吸引力。

  橫琴的區域性發展潛力更加是在粵港澳自貿區這方面,因為大家都記得廣東省方面提到,粵港澳自貿區有三個板塊,橫琴是其中一個,所以我們和橫琴的合作變成也是區域性,粵港澳三方面一個頗好的合作平台。

  最後一方面是一個比較中期性的看法,就是不單是香港和珠海的發展,隨着港珠澳大橋落成以後,我們和廣東的西部,即粵西方面,也有一個很策略性的合作關係,因為珠海就在粵西和香港中間,變成我們和珠海可以共同招商,共同向粵西投資者利用好珠海和香港這個平台,無論是貨流、人流,甚至是資金流都可以這樣通過。剛才珠海書記方面也同樣提到粵西的戰略性意義,他甚至提出可否用珠海和香港的名義,我們邀請粵西方面幾個城市的負責人,在今年內找個機會向他們講解一下,隨着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對整個粵西地區經濟發展很根本性的轉變是怎樣,與他們分享,大家也可以探討以後的合作。基本上我們剛才是從這數方面去交流。

記者:有沒有提到發展大嶼山對港珠澳的經濟效益是怎樣?以及雙方有否擔心梁振英剛剛才說要發展大嶼山,但二○一六年便通車,那交通配套是跟不上﹖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剛才在會上仍然確定二○一六年年底是我們共同落成通車的目標來的。因為港珠澳大橋從設計、規劃到落成都差不多超過十年,所以我們也很高興在會上雙方可以確認到工程的進度是如期的。大嶼山發展是隨着(港珠澳)大橋的落成,我們也看到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大家也看到在最近數年,特別是內地南方的經濟發展,兩地人員的交往那麼多,大嶼山的而且確潛力很大,可能是比起十多年前規劃時,我們也未看到那麼豐富的人力和商機資源,所以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內提出是有其道理的。時間性方面,現在發展局的同事正在籌劃當中,具體的掌握我想由發展局同事和大家再交代吧。我相信首先我們能夠通車、落成了以後,令兩地居民,不單是珠海、香港,包括廣東西面,習慣了這條橋是那麼方便快捷,人流貨流通暢了以後,大嶼山發展的商機基礎能更加好。當然我們在規劃大嶼山發展時要考慮到環境、飛機航道等很多因素。這個發展局會掌握的。

記者:我想問一下,就是香港不是要建第三跑道嘛,珠海機場的位置未來是怎樣?還是會繼續跟香港合作嗎?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剛才我們在會議上也談到香港和珠海機場未來合作的方向。珠海方面提出珠海機場現在的客運量也在上升,而且他們也覺得潛力還是蠻好的。在會議上我們沒有提到香港第三跑道對珠海機場的影響,反而我們提出的是珠海、廣州以至是香港、澳門在很近的距離內已經有四個機場,是不是可以有更多合作的空間?當然這事機場管理局也有參與。我們剛才在會議上也提到,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看看能否進一步強化這個合作,而且從這個方便旅客的角度來看,譬如說我們在會議上也提到巴士、穿梭巴士是不是可以增加等以方便旅客的使用,這個我看往後我們的工作還是可以往這方面去探討,所以我覺得今天的會議是開得蠻好的。你也看到珠海方面書記也出來了,而且書記也提到、我也提到,就是這個合作的機制只是去年(提出)而已,去年七月份的時候,香港的政務司司長和我兩個到珠海訪問,我們也去了橫琴去談。當時司長和書記談的時候,書記說可不可以成立一個合作機制去制度化這個合作,半年已經通過行政長官和(廣東省)省長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成立,今天我們已是第一次開會,所以我覺得不僅是香港,珠海也和我們一樣是非常高效率的城市,所以我對未來合作的方向以至是速度等是蠻樂觀的。

記者:民調說六成六的人都支持「公民提名」,但林鄭說民意不可以違背憲制的基礎,但之後問(她)是否為政府護航、為中央護航,她就說現在也不可以斬釘截鐵地否定任何定案。其實這句說話是否有矛盾呢?如果民意是真的堅持要有「公民提名」時,政府會怎算呢?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其實一早已在諮詢文件內表明,任何方案必須要在法律上能過關、政治上得到市民支持,也要得到立法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才能落實得到。第三當然是實際操作上可行才成,不可以天馬行空。

  我想司長昨日所說的主要是兩方面,第一方面是任何方案也要符合《基本法》的要求,特別《基本法》第四十五條,我留意到報紙報道,說是一整句,是要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去普選產生的。我們不可以一方面說要普選,但就不要提名委員會,是不可以的,因為是一句說話內,我們必須要全面來落實第四十五條,這個是它的意思。

  至於民意調查方面,我未看到港大民意調查的問題本身。但我自己相信政改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議題,亦相信市民需要有一個掌握和了解才可以下到一個英文叫informed decision,即是要充分掌握到資訊才可以判斷到,不可以單純一個簡單的問題:「公民提名」你喜不喜歡?我不知道它的問題是否這樣,這樣可能未必達到科學化的水平也說不定,但我不敢具體評論,因我未看過問題。我只想提出,任何民意調查其實是需要讓市民掌握多些資訊,在問題本身來說也要讓市民知道他在考慮時究竟要作出一些甚麼考慮點、甚麼考慮因素,然後回答時可能參考價值會較高。

記者:即是政府現在都不會考慮任何民調的結果?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不是的,凡是有參考價值、科學化的民調我們當然會參考。不過,在政改的問題上,在我們以往的經驗來說,不可以就這樣純粹一句半句很簡單化的,沒有將法律基礎、沒有將那個考慮點來提出,然後才去問問題的話,那可能市民回答時未必很準確掌握到。不過我必須要講我自己未看過調查,所以我說的未必公道,希望大家包涵。謝謝!

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

附件(繁體版)            附件(簡體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今日(一月二十七日)上午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到珠海,出席「港珠合作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圖示譚志源(右二)與珠海市市長何寧卡(左三)舉行會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出席「港珠合作專責小組」首次會議(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今日(一月二十七日)上午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到珠海,出席「港珠合作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圖示譚志源(右二)與珠海市市長何寧卡(左三)舉行會議。

譚志源在「港珠合作專責小組」會議上發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出席「港珠合作專責小組」首次會議(二)

譚志源在「港珠合作專責小組」會議上發言。

譚志源(前排左)和何寧卡(前排右)簽署《關於加強港珠合作的意向書》。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出席「港珠合作專責小組」首次會議(三)

譚志源(前排左)和何寧卡(前排右)簽署《關於加強港珠合作的意向書》。

譚志源(前排左)和何寧卡(前排右)簽署《關於加強港珠合作的意向書》。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出席「港珠合作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四)

譚志源(前排左)和何寧卡(前排右)簽署《關於加強港珠合作的意向書》。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左)今日(一月二十七日)下午訪問澳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討論加強港澳台合作。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訪問澳門(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左)今日(一月二十七日)下午訪問澳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討論加強港澳台合作。

譚志源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聽取該校副校長何順文教授介紹大學發展狀況。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訪問澳門(二)

譚志源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聽取該校副校長何順文教授介紹大學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