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新聞公報

border image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全文

  以下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今日(一月二十日)下午出席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後與傳媒見面時的談話全文:

記者:剛才你提到要comment(回應)一些學者意見其實是「好慘」,但大家都想問「精英政治」是否一個新的方向來包裝這個問題?第二,現在很多人都說政府到現在都不願意講「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是否不符合《基本法》,其實這個態度是否應該仍然維持?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王振民教授在剛過去的星期六於一個座談會上的發言,因為我沒有出席,亦沒有看到他發言的原文,我也是透過傳媒的報道來說。我的理解是,王振民教授所提的是現時的選舉委員會有四個界別,特別第一界別是工商、金融界,第二界別是專業界,他認為透過現時四個界別是可以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事實上,「有利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我們認為政改方案需要顧及的四個原則之一。因為「一國兩制」的「兩制」是指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要繼續保持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和制度等。所以在此意義上來看,的而且確有其道理。但相反,所謂「精英政治」──這個我也是第一次聽,我亦不相信這會構成剛才你所說的所謂新方向,或者一些甚麼新的原則。我只會這樣看,未來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是需要有廣泛代表性,而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及其提名程序,都要依《基本法》辦事,亦包括要兼顧各階層利益等,兼顧各階層利益自然就是要兼顧工商、專業界、基層勞工和政界這幾方面的代表性。若大家認為是可以參照現時選舉委員會現時的四個界別,以致可以達到廣泛代表性和兼顧各階層利益這個原則,這亦是我們諮詢一開始的時候所反覆強調的。所以我自己個人看,純粹從很片面的報章報道的王振民教授所說的,我不認為他是提出一些新的方向或新的原則。但可能他在表述上,喜歡用這個表述方式而已。

記者:梁愛詩的說法是根據普通法,其實「may」有「must」的意思,所以說將來的提名委員會「可參照」選委會(選舉委員會)其實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有個「must」的意思,你如果看她這個說法?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就「可參照」這三個字的表態,我記得我在幾個月前站在這個位置上也說過,大家可找回我的說話記錄,便知道我的看法是怎樣。簡單來說,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除了指二○一七年可普選行政長官外,亦有提及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可參照」選舉委員會。如果大家留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主任所說的「可參照」的意思是如何,就是正如我們諮詢文件其中一個註腳中所說,在內地的用語來說,「參照」這個詞即是說,例如有A有B,B是新的,B「參照」A的時候基本的格局和框架就是有一個規範,但內容和規模是可以適當調整。放回在選舉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這個比較來看,提名委員會「可參照」的意思即是說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是可以考慮沿用四個界別,但在人數和具體三十八個現行界別分組,以及這三十八個界別分組之下的選民基礎是否可以進一步調整呢?這個在諮詢文件內,我們也有一個開放式的探討讓市民給意見的。所以我認為我們不需要過度爭議那個「可」字在英文或者中文的解釋是否「必須」,反而若大家討論時,可以看看既然選舉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在《基本法》上的要求都是一樣,就是要有廣泛代表性,是否參照程度比較近的時候,那個廣泛代表性達到要求的機會會高些呢,還是怎麼呢?

  第二亦因應社會上近期有很多關注,就是關於那個代表性是否足夠的問題,所以在不同的公開場合有朋友也提到,三十八個界別分組是否可以有一些新的界別分組加入,或者個別界別分組所得到的議席數目是否可以加減,以及下面的選民基礎是否可以擴大,包括一些民選區議員所佔的數目是否可以適當地增加等,這些我相信都是循着那個廣泛代表性更加充實的意見來提出的。我認為這些就是往後比較健康的討論聚焦,循這些方向想應該會比較容易達到社會共識。

記者:局長,剛才你說可能明年年初才會提交一個立法議案給立法會,會否太趕呢?因為二○一五年便會有區議會選舉。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剛才的說法是我會爭取今年第四季尾提交,其實第四季的意思都是立法會復會後,因為立法會是十月復會的,都是開始第四季,那亦視乎第二階段的諮詢所需要的時間。我相信如果在第一階段的諮詢我們能夠比較成功地收窄到一些分歧,第二階段的諮詢相對來說是可以短一些的。如果第一階段的分歧仍然很大的話,我相信第二階段的諮詢或許都需要一些時間來凝聚共識,主要的分別在此而已。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爭取在第四季度後期或明年第一季度初的時候,提一個正式的議案給立法會去考慮,反正提了給立法會以後,立法會也會成立小組委員會,也會有討論的時間。

記者:局長,你剛才在會上也說到第二階段的諮詢也會有一個方案,但可能關節位就會再做諮詢,其實可否再說清楚一點,是否屆時不會有數個方案讓市民去選擇,而是以一個方案?以及屆時是否會做民調?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根據以往經驗,第二階段的諮詢通常都會就一個我們將會提交立法會的議案的一些關節點可能會少許的選項,舉例而言,以往我們都會問選舉委員會的(委員)數目究竟是1200,還是1600人等,一個所謂歸納性的。我們第一階段收到意見可能是由當時的800增到1200、1600,甚至二千多也有收過,我們就將之收窄,然後就將我們認為比較主流的一些看法或可以凝聚到共識的看法等關節點,我們若不是很肯定社會上的意見是否都在某一個選項上面,我們都會將那些選項再提出來、再多問一次市民。但由於現在還是諮詢第一階段的開始,現在也說不定那個方案具體程度有多或是少的選項,要視乎第一階段我們仍有三個多月的工作成效是怎樣。

記者:即是不是一個完整的方案,而是「斬件」式一個關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是一個完整的方案,但在一些關節部分可能也會有一些選項。舉例來說,提名委員會的組成究竟是沿用現時(選舉委員會的)1200人,其實我們收到(提名委員會)人數方面有三個最主要的(的方向),一個是1200人、一個是1500人、一個是1600人,亦有少部份建議2400人。可能在第二階段的諮詢,若我們有信心(提名委員會的人數)可增至某一個數目時,我們便提出某一個數目,但若我們覺得有兩個數目都可以考慮、都有正反意見,可能我們會放兩個(選項到第二階段的諮詢文件)。但現在是言之過早,讓第一階段(諮詢)去到中期,我們收集到比較多的意見時,我會再同大家講解一下我們收到的意見的主要方向是如何,大家屆時便可以有較清楚的圖像。現在(諮詢期)還是很早,收集的意見暫時還不是很多。多謝各位。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