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新闻公报

border image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及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附图)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和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梁敬国今日(三月七日)下午出席由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举办的政改諮询论坛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记者:(昨天中西区)区议会有call(召)警察抬走一些持反对意见的议员和人士,你认为这个做法是否恰当?而將来是否有反对意见的人,便可以call(召)警察进入区议会执法?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我没有详细了解事件,只是看过今天报章的报道。我(对此事)是这样看的,不论是甚么团体或会议,第一,大家都应是有商有量,不同的意见,大家通过理性来沟通是一件好事。第二,不同的会议或组织,有自己的会议常规,若大家都是跟隨会议常规,我相信(对)解决任何纷爭或不同的意见是有帮助的。但刚才你所说的这件事,因为我没有具体掌握,可能要当区的区议会秘书处来直接回答你的问题。

记者:因为你拨款给十八区区议会,每区二十五万元拨款推动政改的《基本法》相关的宣传。我想问其实你们的原则觉得是否需要公开拨款的审议过程?因为我们昨天採访的时候,他们说不能採访过程,只能够在会后简短地交代几句,你觉得这个做法有没有问题,因为立法会拨款也要交代?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十八区(区议会)为了配合(宣传)《基本法》及政制发展的工作,是透过民政事务局和相关的区议会(处理)。每个区议会透过民政事务局的资源,有大约二十五万元推广《基本法》,特別是与政制相关的事情。一如既往,像所有使用公帑的情况,我相信负责行使这些拨款的机构--区议会也好或相关的部门也好--当然需要向公眾,以及在处理公帑方面向立法会交代。我相信当区的区议会或民政事务局方面,会乐意向大家提供相关的资料。毕竟在整个推广方面,如果是牵涉公帑的话,(我)相信是需要有一个交代。

记者:即你觉得整个过程也可以让公眾知道发生过甚么事情?而不是说闭门。因为我们就是不可以採访拨款审议过程,我们觉得很奇怪,因为平时区议会拨款或立法会拨款--你也曾多次到財委会交代,为甚么(昨天的)过程是不能够採访呢?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我不了解会议的常规是怎样。但例如我最近到了十八区区议会的大会,我留意到区议会大会的过程都是全面开放给公眾和传媒採访。但属下的委员会或临时工作小组的处理是怎样呢?我想都要看区议会会议常规的规定是怎样,因为我没有掌握,所以不方便评论。但我相信只要有一个公开的会议常规,不论哪一方,跟从会议常规办事是比较稳妥,但我没有掌握该会议常规。

记者:昨天张德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说到有关普选的要求,即说有些人叫价太高、叫得太大声的,全部都是卖假货,其实现在是否对泛民或坊间一些意见「落闸」?以后也不用再倾?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我相信委员长的意思都只是再次强调依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的基础来落实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成事的机会比较大。若离开这个基础的话,成事的机会比较小,我相信他的意思是这样,不存在是否「落闸」。我相信他的意思都是把过往一段时间,中央的立场再次说明出来。大家都记得大约在去年这个时间,乔晓阳先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亦发表过一个言论,后来亦有不同中央的领导和官员都发表过两条「底线」:第一,就是要依法落实(普选);第二,他们都期望行政长官能够由爱国爱港的人士出任,这两条(「底线」)他们都是反覆强调的。我留意到委员长所说的,都是在这两条底线上再有一些阐释而已。

记者:京官忽然很强硬地表明立场,是否因为香港现时的政改討论可能已经去到一个很恶劣或悲观的地步?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我又不觉得他们特別强硬,因为我也很详细地看了今日所有报章关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的报道,我自己留意到他说的「一个立场」、「三个符合」的內容,和特別是过去一年,所听到中央的原则想法和立场是基本上一致的。我相信唯一不同的是,可能委员长自己说,大家觉得地位重要,所以(他)说的话要特別留神去听。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不同的北京官员也好或者特区政府,特別是两位司长,他们都反覆强调我刚才所说依法办事的重要。

记者:但委员长说要港澳办和国家旅游局去检视一下香港的旅客接待能力,是否一再显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经不存在?或者局长可否说说,其实张德江如此要求,是否显示之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方自己做的接待能力报告他们不「收货」?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我回答首部分,然后梁(敬国)(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回答后面那部分,好吗?昨天我也回答了很多关於「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问题),我没有甚么补充,我的立场是一致的。

  在这件事上我自己这样看,因为內地同胞来香港旅行是需要有各式签证的。在过往这么多年,回归以来,我们都透过保安局同事与对口的部门有一个沟通,就是看香港的內部保安情况、各项旅游设施的承载能力、交通工具的承载能力与內地沟通。有时候,有些签证是单程证或家庭团聚,是因为人道理由或法庭的判案而相应地我们需要在这些不同的签证制度內作出一些调整。自由行方面是大概十年多前开始有的,我们也同意自由行这件事可以再去看看,特別是针对香港的承受能力,也有部分市民关注,特別是「一签多行」会否造成一些所谓太过频密而对香港本土一些市民的生活有所影响。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也会和內地紧密地谈。我相信委员长所说的意思就是在我们既有的沟通基础上,我相信委员长自己也留意到最近香港所发生的事件,他也认为內地有关部门可以和香港特区政府在我们现有的沟通基础上,看看有否检视自由行具体实施的情况和相应有否调整的空间等,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的工夫。因为一方面我们需要自由行的旅客来帮我们,譬如今日的中小企,很多是零售批发的、很多是旅游业的、很多是餐饮(业)的,其实很多受僱人士、很多经济活动也要靠外来旅客。但另一方面,的而且確也看到一个情况,我们交通工具那种承载能力,我们的旅游设施是否需要所谓兴建多些或扩(大)容(量)。或者刚才有部分人士提出的,在一些边境地方是否兴建一些较大型的商场是可以满足到游客需要,但同时又未必会太影响我们香港市民平日的起居生活,这些也是值得探討的。我相信委员长的意思是这样。这个与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完全无关,因为签证和接待能力是双向的,都是要互相配合的,我想大家一起探討是最好的方法。其他我让梁局长说。

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特区政府的评估报告(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评估报告)完成后,根据其建议,我们已开始从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平稳及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不断提升本身的接待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发展特色景点、旅游群组,希望能吸引多些高增值旅客;第三方面,我们希望能在各区发掘新景点及可透过宣传,让旅客可以到其他景点,从而减轻传统旅游区所承受的较大压力。

  除了这几方面,我们其实不断与国內单位沟通,对於自由行的实施情况及日后的路向,也有紧密沟通及经常討论。所以,如局长刚才所说,其实並不是张委员长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一直也在工作,与国內的沟通也很好。多谢大家。

记者:前保安局局长李少光今日在北京也要求就自由行作整体检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在这方面可有此意向?刚才署理局长亦提到在边境有两幅土地,正考虑是否可以设立大型商场,可否告知那两幅土地的確实地点及现在遇到的困难?

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其实我刚才说过,关於自由行方面,我们不断与国內单位有定期及紧密的沟通。至於刚才提及的两幅土地,恕我不能在现阶段提供確实地点,因为始终牵涉到许多不同范畴的问题,但我可以说,政府正密切注意这问题,也正在构想各样办法,照顾到接待自由行旅客的能力及香港本地巿民的感受。就这方面,政府一定知道,亦一直在下工夫。

记者:是否仍然认为(自由行旅客数目)不用设限?张德江说自由行方面港府要设限,但你们的报告说不用设限?

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重新再说,我们跟內地一直有紧密沟通,在自由行方面,现时实行的情况和將来的路向,我们一直有討论。

记者:是否不排除设限?

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们一直在紧密沟通。

记者:是否需要设限?

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只可以向大家说,我们一直在沟通,亦注意到问题。

记者:张德江昨日说要港澳办研究香港旅客容量的问题,是否全面否定香港已完成的旅客接待能力报告?

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有关该报告,正如我刚才所讲,政府根据报告正就三方面工作,一直在进行。

记者:为何要再做报告?是否对现时的报告不满?因为你说並无不满,为何要特別责成港澳办和国家旅游局做研究?

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正如我刚才所讲,我们不断有定期沟通,他(张德江)要我们再就这问题討论,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现在社会很注意这个问题,我们更要加强沟通,这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2014年3月7日(星期五)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前排左二)和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梁敬国(前排右二)今日(三月七日)下午出席由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举办的政改諮询论坛,就《二零一七年行政长官及二零一六年立法会產生办法諮询文件》和与会者交流。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和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出席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政改諮询论坛(一)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前排左二)和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梁敬国(前排右二)今日(三月七日)下午出席由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举办的政改諮询论坛,就《二零一七年行政长官及二零一六年立法会產生办法諮询文件》和与会者交流。

谭志源在论坛上发言。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和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出席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政改諮询论坛(二)

谭志源在论坛上发言。

梁敬国在论坛上发言。

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和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出席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政改諮询论坛(三)

梁敬国在论坛上发言。